風.jpg

題解
 

《韓詩外傳》,是一部雜引古事古語,自為其說的書籍。《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云:「其書雜引古事古語,證以《詩》詞,與經義不相比附,所述與周秦諸子相出入。」可見它與《詩經》關係不大,只因書中兩百多則故事多數引用《詩經》句子來作佐證與論斷,卻未能盡得《詩經》本意,才稱為《韓詩外傳》。

本文無題,題目為後人所加,內容描寫春秋時的皋魚臨死時,深悔自己不孝、不忠、不友,而以不孝的過失最重,勸告世人應及時孝養父母,以免後悔莫及。《孔子家語.致思篇》和《說苑.敬慎篇》均記載此事。

 
韓嬰,《史記.儒林傳》說他是漢朝燕國人,西漢文帝時,因為講解《詩經》而被立為博士;景帝時,任常山王太傅;武帝時,與董仲舒在帝前辯論,不分勝負。因《詩經》意旨難明,故推敲詩人之意而作《韓詩》內外傳數萬言,乃三家詩中最後亡佚者。其中《韓詩內傳》乃直接闡釋《詩經》經義,在魏晉時仍有傳習之人,後亡佚於北宋。今僅存《韓詩外傳》十篇。


韓詩外傳.jpg
上圖:韓詩外傳

韓詩外傳 皋魚之泣

孔子行,聞哭聲甚悲。孔子曰:「驅!驅!前有賢者。」至,則皋魚也。被褐擁鎌,哭於道傍。孔子辟車與之言曰:「子非有喪,何哭之悲也?」皋魚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學,游諸侯,以後吾親,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間吾事君,失之二也;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矣。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矣。」立槁而死。孔子曰:「弟子誡之,足以識矣。」於是門人辭歸而養親者十有三人。

【文章出處】
《韓詩外傳》卷九
〈皋魚之泣〉
原作者:韓嬰


臨終關懷.jpg

章句翻譯

孔子行,聞哭聲甚悲。孔子曰:「驅!驅!前有賢者。」至,則皋(音ㄍㄠ魚也。被(披)(粗布衣)(抱)(通「鐮」,鐮刀),哭於道傍(旁)
譯文:
孔子外出,聽到哭聲很悲哀。孔子說:「快趕車,快趕車,前邊有賢者。」到了哭聲之處,原來是皋魚。他披著麻布短襖,抱著鐮刀,在道旁哭。


孔子辟車(下車。通「避」,離開)與之言曰:「子(你)非有喪,何哭之悲也?」
譯文:
孔子下車對他說:「你又沒有喪事,為什麼哭得這麼悲傷呢?」


皋魚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學,游諸侯(周遊列國),以後(置之於後,指忽略)吾親,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間(音ㄐㄧㄢˋ,隔絕)吾事君,失之二也;與友厚而小(小事)(絕交)之,失之三矣。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逝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辭世)矣。」立槁(乾枯)而死。
譯文:
皋魚說:「我失去了三件事情。年少時出外學習,周由諸侯,回來後雙親已死了,這是第一失。因為我的志向高遠,隔絕事君的機會,這是第二失。我跟朋友雖交往深厚,但卻為了小事而絕交,逐漸斷了來往,這是第三失。樹欲靜而風不止,當你想贍養雙親,可能他們已等不及便過世了。逝去就永遠追不回來的是時光;過世後就再也見不到面的是雙親。請讓我從此告別人世吧。」於是站立不動,枯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誡之,足以識(了解;記下)矣。」於是門人辭歸而養親者十有(又)三人。
譯文:
孔子說:「同學們應引以為戒,經歷過這件事,足以讓人知道該怎麼做了。」於是,學生們辭別回家贍養雙親的有十三個人。


乳燕.jpg

閱後省思

你是否曾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嗎?
你曾感受到周遭的人事物,正在隨時間默默在改變嗎?
你曾想過你最親近的人,有一天將離你而去?
你是不是該好好珍惜與親人相處的時光,不要留下任何遺憾呢?


獨居老人.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