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芭蕉.png


題解

「大德歌」,曲牌名,「雙調」是宮調名,「秋」是題目。關漢卿有十首大德歌,前四首在曲牌之下分別綴有「春」、「夏」、「秋」、「冬」四字,是分寫四季相思的小令。本曲為第三首,其中紫色小字為襯字,本曲藉各種秋聲來烘托出思婦的愁懷,聲情並茂,直率中見真情,極具巧思。前人謂之為「曲中之秋聲賦」。


滴雨.jpg


(雙調)大德歌.秋

風飄飄,雨瀟瀟便做陳摶睡不著。
懊惱傷懷抱,撲簌
淚點拋。
秋蟬
噪罷寒蛩叫,淅零零細雨打芭蕉。


【作品
出處】
《全元散曲》
雙調〈大德歌.秋〉
原作者:關漢卿


芭蕉.jpg


註釋解析

風飄飄,雨瀟瀟(風雨聲)
譯文:
風飄飄地吹著,雨淅瀝地下著,

◎承前面「春、夏」而來,以「人未歸」而引發更大的煩惱。「春、夏」二曲中,主人翁只是由於憂思而形容憔悴、瘦骨嶙峋,到了「秋」則憂思己如潮湧,再也忍受不住。
◎以聲音起篇。起首有「雨」,引出淒美之感,也確立全曲以聲音為基調的形式。
◎飄飄、瀟瀟都是摹聲的疊詞。藉著大自然的風動,和下雨的聲音及情況,營造出整篇作品的氣氛:女主角的神思飄搖、心中悽惻。「瀟瀟」二字,雨情、雨聲,還有秋天的蕭瑟都牽引進來。
◎此段文意近於《詩經.周南.關雎》:「求之不得,寤(醒)寐思服(思念),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問題一:作者採取何種手法表現女子輾轉難眠的情景?
答:作者引用陳摶高臥不起的典故,寫即使像陳摶這樣的睡仙,在如此情境之下也難以入眠,用以凸顯女子輾轉難眠的情景,表現其無盡愁思。
問題二:作者透過哪些聲音,引發無限相思情緒?
答:風聲、雨聲、蟬聲、蟋蟀聲、雨打芭蕉之聲。


便做(就算是)陳摶(摶,音ㄊㄨㄢˊ。自號扶搖子,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曾於武當山、華山修道。常一眠數日,人稱睡仙)睡不著,
譯文:
就算是陳摶也睡不著,

◎在音響分明的情景下,人物情感的憂悶卻隱藏於「睡不著」之後。即使是陳摶處此境地也睡不著,用以形容女主角的心事沉重,不能成眠。

懊惱傷懷抱(傷心),撲簌(眼淚紛紛落下的樣子。簌,音ㄙㄨˋ淚點拋。
譯文:
悔恨煩惱內心感傷,眼淚撲簌簌地流下來。

◎憂悶情感以「懊惱」直接說出,手法直截。
◎音響隱約,恰和情感成顯明的對比。


秋蟬噪罷寒(深秋)(蛩,音ㄑㄩㄥˊ,蟋蟀)叫,
譯文:
秋蟬聒噪完了蟋蟀又接著叫,

◎憂傷煩悶的情感又轉趨含蓄。在蟬蛩聲中帶出情何以堪與心煩意亂之感。而聲音上是轉趨分明的。整首曲子的起伏變化如下:
情感:含蓄(睡不著)─明示(懊惱)─含藏(離情隱於蟬、蛩、雨聲之後)
聲音:分明(飄飄、瀟瀟)─隱約(淚點拋)─分明(蟬噪、蛩叫、雨零零)
◎「秋蟬」、「寒蛩」到「雨打芭蕉」,連用三景,造成聲聲相續的意象,令讀者彷彿看到曲中人物輾轉難眠的情境,也加強前面「睡不著」的意思。
◎蟬蛩相繼鳴叫,寓有「前愁未了,新愁又起」之意,此作法與辛棄疾.賀新郎:「綠樹聽鵜鴃,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相同。


淅零零(雨聲)細雨打芭蕉。
譯文:
細雨淅零零地打在芭蕉葉上。

◎以聲音結束全曲,結束的雨聲分外引人愁苦。一如李清照.采桑子:「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淒清愁損離人,不慣起來聽。」
◎開篇的「雨瀟瀟」是蕭瑟淒寒;而末句的「淅零零」則是纏綿惱人,兩者又有不同。此句可與李後主的長相思相發明:「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
◎窗內,夜長衾枕寒;窗外,寒蛩哀淒。窗內,淚如泉湧,流不完,擦不乾;窗外,細雨打芭蕉,連綿不絕。物我已然融合為一。
◎意境同於溫庭筠 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問題三:本曲特別以「雨打芭蕉」之聲作結,有何涵義?
答:細雨一滴滴打在芭蕉葉上,發出單調而沉悶的聲響,加重閨中人的愁苦。她綿綿的情思,伴和著秋雨,無休無歇,真是「長夜難耐淒涼」。正如李煜 長相思:「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同時,本句還與前面的「便做陳摶也睡不著」隱相呼應,顯現作者構思的縝密工巧。

問題四:本首曲中何處最能表現元曲俚俗的特色?
答:「便做陳摶也睡不著」一句猶如口語說辭,表現元曲俚俗的民間色彩。
問題五:大德歌 秋中,作者用哪種手法來呈現曲中人物的愁思?
答:這首小令以自然界的秋聲來烘托人物的愁思。作者連用了風聲、雨聲、秋蟲鳴叫聲和雨打芭蕉聲,通過這些聲響在人物心靈上引起感受,來表現人物的愁思恨縷。聲情合一,情景交融。


芭蕉.jpg


賞析

大德歌 秋是一首閨怨之作,寫閨中少婦對遠行人的思念。「懊惱傷懷抱」是本曲曲眼,為了表達無限愁思,作者從秋景、秋物著手敘寫,並運用陳摶的典故,極寫主角輾轉難眠之情。全曲表現手法是以自然界的秋聲烘托人物的秋思,連用風聲、雨聲、秋蟲鳴叫聲和雨打芭蕉聲,透過這些聲響,引起心靈上的感受,顯現主角的愁思恨縷。全曲聲情合一,情景交融,真切感人,前人謂為「曲中之秋聲賦」,確為至評。


【資料出處】
《高中國文教學備課用書(6)》(翰林出版)
曲選
主編:宋裕、蕭蕭


窗櫺芭蕉.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