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jpg
想像示意圖(圖片引自網路)


題解

本文選自《柳河東集》,為〈永州八記〉的第三篇,屬雜記類古文。旨在記敘鈷鉧潭西小丘的奇景,並寄託作者政治改革的抱負與懷才不遇的感慨。

唐順宗永貞元年,柳宗元參與王叔文政治改革失敗,被貶為永州司馬,由於地處蠻荒,司馬又為閒職,故常自放於山水間,將個人困頓鬱悶之心,寄託在詩文中,寫下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其中以永州八記最為人所稱道。八記依序為:〈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既各自獨立又前後聯貫,好似一幅山水卷軸,一景又一景的刻劃出永州的山水之美。

文章篇名題為「小丘記」,寫丘又寫石,實則藉丘石以寫人,作者遭逢貶棄的憂憤心情,皆在丘石的狀貌中呈現;全文景中寓情,情以景顯,情景交融。細繹之餘,作者之遭遇、心態、理想與感慨,無不一一浮現眼前。

鈷鉧,音
ㄍㄨˇ ㄇㄨˇ,指熨斗。鈷鉧潭在今湖南省零陵縣西,因形如熨斗而得名。

配合課程:始得西山宴遊記


永州八記.png
(圖片引自網路)


鈷鉧潭西小丘記

西山後八日,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鈷鉧潭。潭西二十五步,當湍而浚者,為魚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樹。其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其嶔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於溪;其衝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於山。


丘之小不能一畝,可以籠而有之問其主,曰:「唐氏之棄地,貨而不售。」問其價,曰:「止四百。」余憐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時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剷刈穢草,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高,雲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遊,舉熙熙然迴巧獻技,以效茲丘之下。枕席而臥,則清泠之狀與目謀,瀯瀯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不匝而得異地者二。雖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茲丘之勝,致之灃、鎬、鄠、杜,則貴游之士爭買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棄是州也,農夫漁父過而陋之。四百,連歲不售,而我與深源、克己獨喜得之。是其有遭乎?書於石,所以賀茲丘之遭也。

【文章出處】
《柳河東集》
鈷鉧潭西小丘記
原作者:柳宗元


池塘.jpg
想像示意圖(圖片引自網路)


註釋翻譯

(一)記發現小丘的經過及奇山怪石的景觀。


(發現)西山後八日,尋(通「循」,沿著)山口西北道(行走)二百步,又得鈷鉧潭。
譯文:
發現西山以後的第八天,沿著山口向西北走去,走二百步,又發現了鈷鉧潭。

◎以直線推進法,寫下得西山美景與鈷鉧潭後,又發現鈷鉧潭西邊小丘之景。

潭西二十五步,當(面對)湍而浚(深)者,為魚梁(留有孔道用以捕魚的石堤),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樹。
譯文:
從此潭再向西走二十五步,面對水深急流之處有一座魚梁。魚梁上面有山丘,長著竹子和樹木。

其石之突怒偃蹇(山石突起高聳貌),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幾乎)不可數(計算)
譯文:
那些山石突起高聳,從土裡冒出來,爭著表現奇形怪狀的,幾乎多得數不清。
◎寫山石突起高聳的樣子,顯示一種【不妥協、不屈就的生命力】。

其嶔然(山石高聳突出貌)相累(累積堆聚)而下者,若牛馬之飲於溪;其衝然(山石向上凸出貌)角列(如獸角般對立排列)而上者,若熊羆(熊)之登於山。
譯文:
那些高聳且累積堆聚、一個挨一個往下延伸的山石,像是在溪邊喝水的牛馬;那些向上直衝、像是獸角對立排列的,彷彿是熊羆正奮力地登上山去。
◎自不同視角觀之,各自有奇狀。以動態形象狀摹靜態山石,文筆簡潔有力。此二句可象徵作者【奮力掙扎的精神、意志】。


溪谷.jpg
想像示意圖(圖片引自網路)


(二)記述買下小丘,加以整理,及觀賞小丘所得的樂趣。

丘之小不能(不足、不滿)一畝,可以籠(涵蓋)而有之(極言丘之小)
譯文:
小丘的面積不滿一畝,幾乎可以用籠子把它全部裝下。

問其主,曰:「唐氏之棄地,貨而不售(想賣卻賣不出去)。」
譯文:
問小丘的主人是誰,當地人說:「是唐家廢棄的土地,想賣卻賣不出去。」
◎小丘之主姓唐,在此隱喻【唐朝】,而以小丘被廢置的遭遇自比。

問其價,曰:「止四百。」余憐而售
(買)之。
譯文:
問它的價錢,說:「只要四百文錢。」我很喜歡這塊地方,就買了下來。

李深源、元克己時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出乎意料之外)
譯文:
當時李深源、元克己正同我一同出遊,都很高興,認為出乎意料之外。

即更取器用(工具),剷刈(剷地割草)穢草,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
譯文:
就輪流拿著工具,剷除雜草,砍去雜樹,燃起大火燒燬它們。
◎以整治土地的種種經歷暗喻【除惡務盡】的決心,象徵朝廷中也有許多敗類需要鏟除。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
譯文:
這樣一來,美好的樹木、漂亮的竹子、奇異的石頭,都顯露出來了。
◎整治後的小丘美景盡出,可象徵【朝廷剷奸除佞後,好人才得以出頭】。

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高,雲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遊,舉(都、全部)熙熙然(和樂貌)迴巧獻技(運用其巧慧,表現各種技藝),以效(呈現)茲丘之下。
譯文:
從小丘中向四周眺望,山的高峻,雲的飄浮,溪水的奔流,鳥獸的遨遊,全都和樂的運用其巧慧,表現各種技藝,在這山丘下呈現。

枕席而臥,則清泠之狀與目謀(接觸),瀯瀯(水流聲)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空靈)者與神謀,淵然(深沉)而靜者與心謀。
譯文:
我們在這裡設枕鋪席躺臥一會兒,那麼,清涼的景色映入了眼簾,瀯瀯的水流聲傳進了耳朵,自由自在悠遠空靈的境界和我的精神相感通,深沉靜謐的境界和我的心靈相契合。
◎寫在此地悠遊靜坐的內在品味,【物我合一】,與始得西山宴遊記中的【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匝(滿)(十日)而得異地者二(得到兩處景色奇麗之地,此指獲得鈷鉧潭和小丘)。雖(就算是)古好事之士(愛好探尋名山勝水的人),或(或許、恐怕)未能至(做得到、辦得到)焉。
譯文:
不滿十天,卻得到兩處景色奇麗的地方,就算是古代愛好探尋名山勝水的人,恐怕也不能辦到吧。


波光粼粼.jpg
想像示意圖(圖片引自網路)


(三)感嘆小丘遭棄,猶如己之不遇,並賀其得遇知己作結。

噫!以茲丘之勝(美景),致(移到)之灃、鎬、鄠、杜(地名,在唐代京城長安附近,是當時豪門貴族的居住之所),則貴游之士爭買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譯文:
唉!就憑這座山上的勝景,把它移到灃、鎬、鄠、杜等有名的地區,那些喜好遊賞的達官貴族一定會爭著購買它的,每天增加千金,恐怕都還買不到的吧!
◎以假設的語氣,感嘆小丘如同自己的【時不我與、未遇伯樂】之傷。小丘如同作者空有才華但卻遭貶永州,無法施展長才。

今棄是州(是,此,指永州)也,農夫漁父過而陋(鄙視)之。
譯文:
現在卻把它捨棄在這裡(永州),農夫、漁夫從這裡經過都看不起它。

(價)四百,連歲(連續好幾年)不售,而我與深源、克己獨喜得之。是其(難道)(真)有遭(際遇、機緣)乎?
譯文:
價錢只有四百文錢,好幾年賣不出去,而僅有我跟深源、克己喜愛並獲得了它。這難道真是有好機緣存在嗎?
◎小丘受到作者與朋友的賞識後重新整治、再現風華,然而,遠謫蠻荒的作者,到什麼時候才能再受重用、改變命運呢?

書於石,所以賀茲丘之遭也。
譯文:
我把這段經過寫在石頭上,用來慶賀這座小丘的好際遇。
◎雖賀小丘,實則【傷弔自己之不遇】,藉題感慨,抒發【自己的身世之悲】。


池塘.jpg
想像示意圖(圖片引自網路)


本文賞析

本篇旨在記敘鈷鉧潭西小丘的奇景,和它被人遺棄的遭遇,藉此寄託作者在政治上不遇的感慨。全文分為三部分:首段記發現小丘的經過及奇山怪石的景觀;次段記買下小丘,加以整理,及觀賞小丘所得的樂趣;末段感嘆小丘遭棄,猶如己之不遇,並賀小丘得遇知己作結。文章採先敘後議、寓情於景的手法,抒發作者的憤悶之情。

丘石本無情,但作者卻移情於景,一一賦予它們生命,使它們鮮活起來,為自己吶喊,尤其善用譬喻、擬人、象徵的修辭,使人讀來傳神生動。如:寫小丘之被棄,正是作者淪落天涯、不被重用的暗示;奇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嶔然相累而下」、「衝然角列而上」正是作者奮力掙扎,精神意志的象徵;「剷刈穢草,伐去惡木」,寫出作者欲伸張正義、剷奸除佞的決心;「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則道出作者對朝廷人事布局、官僚改革的渴望;「賀茲丘之遭」,雖賀小丘,實為傷弔自己之不遇;如此種種,皆為言外之音。

全文有聲有色、有動有靜,看似寫丘實則寫己,小丘愈是奇麗,就會讓人對它遭棄的命運更加同情;另一方面,作者善鑒優劣的眼界,亦非一般好遊之士可及,故小丘之被棄,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了。只不過,小丘最終得到作者的憐愛,將其買下,使美景重現,然而作者長期身陷永州,除了李深源、元克己二位同遊的朋友外,又有誰能獨具慧眼賞識他呢?


【說明出處】
《古今文選讀》第三冊(康熹出版)
鈷鉧潭西小丘記


天龍川(攝影地:長野縣).png
想像示意圖(圖片引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