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紙傘.png
上圖:紙傘(圖片引自網路)
郁離子.png
(圖片引自網路)


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
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
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螣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

──荀子.勸學

題解

〈鄭人學傘〉一文選自《郁離子》,作者劉基(劉伯溫),標題或作〈鄙人學蓋〉,均為後人所訂。《郁離子》為一部寓言體散文集,全書共十八篇。「郁」為繁盛的樣子;「離」取自周易卦象,象徵「火」,有光明的含意。書以「郁離」為名,意指後人若採用書中主張,能使天下達到文明之治。劉基在書中廣泛運用歷史故事、神話傳說、諸子寓言、現實生活中的材料,創作寓意深刻的故事,藉此針砭人性,諷諭時政,闡述哲學觀點與治國理想。

〈鄙人學蓋〉一文,寫鄭國鄙人錯估形勢,見異思遷,一再轉換所學,最終一事無成。作者以此諷諭世人:處世應具有前瞻性,選定目標後應堅持到底,不見異思遷,才能有所成就。


配合課程:荀子勸學


紙傘.jpg
上圖:紙傘(圖片引自網路)
傘架.png
(圖片引自網路)


鄭人學傘

鄭之鄙人學為蓋,三年藝成而大旱,蓋無所用,乃棄而為桔槔。又三年藝成而大雨,桔槔無所用,則又還為蓋焉。未幾而盜起,民盡改戎服,鮮有用蓋者。欲學為兵,則老矣。

郁離子見而嗟之曰:「是殆類漢之老郎與?然老與少非人之所能為也,天也。藝事由己之學,雖失時在命,而不可盡謂非己也。故粵有善農者,鑿田以種稻,三年皆傷於澇。人謂之宜洩水以樹黍,弗對,而仍其舊。其年乃大旱,連三歲,計其獲則償所歉而贏焉。故曰『旱斯具舟,熱斯具裘』,天下之名言也。」


【文章出處】
《郁離子》
鄭人學傘
原作者:劉基(劉伯溫)


油紙傘.jpg
上圖:紙傘製作(圖片引自網路)
紙傘.jpg
(圖片引自網路)


註釋翻譯

(一)


鄭之鄙人(住在郊野的人,鄉下人)學為(製作)(有遮蓋功能的東西,此指雨具、雨傘),三年藝(手藝,技術)(學成)而大旱,蓋(傘)無所用(沒有用處)
譯文:
鄭國有一個住在郊野的人學習製作雨具,花了三年學成手藝後卻碰上乾旱,雨具沒有用處。

◎「大旱」屬於客觀環境條件的限制,也就是時機、時運。

(於是)棄而學桔槔(音ㄐㄧㄝˊ ㄍㄠ,汲水的工具)
譯文:
於是他放棄做雨具改學製作汲水的工具。
◎第一次放棄所學,轉換跑道。


桔槔.jpg
上圖:桔槔(圖片引自網路)
桔槔.png
上圖:桔槔(圖片引自網路)


又三年藝成而大雨,桔槔無所用(沒有用處)
譯文:
又過了三年學成手藝後卻碰上大雨,汲水的工具又沒有用處。
◎「大雨」屬於客觀環境條件的限制,也就是時機、時運。

則又還(音ㄏㄨㄢˊ,恢復、回復)(製作)(雨具、雨傘)焉。
譯文:
於是他又回過頭來做雨具。

◎第二次放棄所學,轉換跑道。
連續的「棄而為」、「又還為」,說明鄙人隨波逐流,心志不定


未幾(不久)而盜起,民盡改戎服(軍服),鮮ㄒㄧㄢˇ,少)有用蓋(雨具、雨傘)者。
譯文:
沒多久盜賊興起,老百姓都改穿軍服,很少有人使用雨具。
◎「盜起」屬於客觀環境條件的限制,也就是時機、時運。
◎鄙人因時勢所趨,一再改變所學,隨波逐流,連續的「無所用」、「無所用」、「鮮有用」,顯示鄙人無法看清時局發展的趨勢,對時勢的發展缺乏認知


打鐵.png
(圖片引自網路)
打鐵.png
(圖片引自網路)


欲學為(製作)(兵器),則老矣。
譯文:
他想改學做兵器,卻已經老了。

◎第三次想放棄所學,轉換跑道,為時已晚。
◎鄙人故事由學習製作蓋到桔槔,再到兵器,依序鋪墊鄙人一味只是追求近利,缺乏長遠眼光,終致一事無成。
◎時間(時不我予)與死亡,是人的一生最大的兩個限制。
◎「老」也是屬於客觀環境條件的限制。
◎「老」字顯示鄙人一生無成。

梧鼠之技、梧鼠技窮:技能雖多而樣樣不精(樣樣通,樣樣鬆)
1.能飛,但飛不上屋頂
2.能游水,但游不過深谷
3.能走,但走得沒比人快
4.能爬樹,但爬不上樹頂
5.能打洞,但挖得不深,不能掩護身體


老人.png

 

(圖片引自網路)
燭火.jpg
(圖片引自網路)


(二)

郁離子見而嗟(音ㄐㄧㄝ嘆息)之曰:「是(這)(音ㄉㄞˋ,大概、恐怕)(類似,像)漢之老郎(郎官)(音ㄩˊ,同「歟」,表示感嘆或疑問語氣)
譯文:
郁離子看到這種情形而嘆息道:「這大概就像漢朝那位老郎官了吧?
◎仿「論贊體」形式,郁離子就事例提出評論。

◎先敘後議,層次條理分明:先寫鄙人故事,再寫郁離子論述。
◎漢之老郎,此指西漢顏駟,其歷任漢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但皆不能符合君王所好,故到年老時仍僅為郎官。
◎老郎(顏駟)屬於反面例證。

◎鄭之鄙人與漢之老郎(顏駟),共通點是:「老而無成」。將鄙人類比老郎,敘述兩者均受天時之影響而導致失敗。

◎然而細究漢之老郎(顏駟)與鄭之鄙人「老而無成」的原因,並不相同
1.漢之老郎(顏駟):不符合君王所喜好→客觀條件限制
2.鄭之鄙人:個人學藝不專→主觀心態選擇

延伸閱讀:「漢之老郎」的人生際遇----「白首爲郎」(白髮郎潛)的典故

(然而)老與少,非人之所能為也,天(自然的規律)也。
譯文:
然而年紀的老與少,並不是人的意志所能改變的,這是自然的規律。
◎時間(時不我予)與死亡,是人的一生最大的兩個限制。
◎「老與少」屬於客觀環境條件的限制。


藝事(技藝、技術)由己(由自己決定)之學(學習),雖失時(碰不上合適的時機)在命,而不可盡(完全)說)非己也(自己沒有一點責任)
譯文:
各種技藝是靠自己學習得來的,雖然碰不上時機是天命的安排,但也不可以完全說自己一點責任都沒有。

語意轉折,指出客觀的時機雖不能自控,但學習技藝卻可自己把握,失敗不可全然怪罪於天,自身也有責任。強調個人努力的重要性,意近「盡人事,聽天命」

◎一個人的失敗,固然有一部分是時運不濟的因素(客觀條件限制),但是自己的態度作為(主觀心態選擇)才是主因
◎鄭之鄙人自己應負起學藝不專的責任。
◎命=時=人所不能決定的事
 己=學=人可以自己決定、可以自己努力的事


種田.png
(圖片引自網路)
稻田.png
(圖片引自網路)


故粵(廣東)有善農者鑿田以種稻,三年皆傷於(音ㄌㄠˋ,水災)
譯文:
過去,粵地有一個善於耕作的農民,開墾土地種植稻米,連續三年都遭受水災。

◎粵農屬於正面例證。
◎「澇(水災)」屬於客觀環境條件的限制,也就是時機、時運。


人謂(告訴)之宜應該)洩水以樹(種植)(植物名,抗旱性強,可釀酒、做年糕),弗對(不回應)(依循,照舊)其舊(仍其舊指仍舊堅持種稻)
譯文:
有人勸他應該排去田中的水以種植黍子,他沒有聽從,仍舊種植稻米。

◎粵農秉持本業,不人云亦云,目標堅定,且目光長遠精準。


其年乃大旱,連三歲,計(統計)所獲則(償還,相抵)所歉(歉收,收成不好)而贏(盈餘、獲利)焉。
譯文:
這一年竟遇上乾旱,連續三年都是如此,計算他的收成,除去抵償從前所歉收的,之後還有盈餘。

◎鄭之鄙人與粵農對比:
1.鄭之鄙人:因應時勢變化,不斷變更所學。(三心二意,腳踏多條船)
2.粵農:堅守本業(專業),目光放遠,目標從一而終。雖然一時受天時影響,終究仍有收穫。


故曰:『旱斯具舟(乾旱時準備船隻),熱斯具裘(天熱時準備皮衣)』,天下之名言也。」 
譯文:
所以說『乾旱時準備好船隻,天熱時準備好皮衣』,這是天下的名言啊!」

旱斯具舟,熱斯具裘意謂未雨綢繆,深謀遠慮,及早做好準備
◎處世應具備前瞻眼光,眼光放遠,及早準備,才能掌握先機。
◎選定目標後,也要堅持到底,貫徹始終,才能有所成就。
◎藉郁離子之口,舉漢之老郎及粵之善農者的反、正二事例,闡述盡人事以待時機,堅持努力的道理,最後引用名言作結,點明人應未雨綢繆,收尾有力。
◎故事多元適切:「鄙人學蓋、漢之老郎、粵善農者」的故事,依切入角度不同,可分為史事與今事、官場事與民間事、失敗事與成功事,可見文中故事的多元與全面,有助於詮釋道理。


紙傘.jpg

(圖片引自網路)
傘架.png

(圖片引自網路)


本文解析

主角:
鄭之鄙人(住在郊野的人,鄉下人)


鄭人學習三種技藝:

(傘)→桔槔(汲水工具)→(傘)→(兵器)

1.蓋(傘):學了三年
2.桔槔(音ㄐㄧㄝˊ ㄍㄠ,汲水工具):學了三年
3.(兵器):年紀已老,無力再學



鄭人學傘.png


鄭人三次放棄所學:

(一)第一次放棄所學,轉換跑道:


桔槔
原因:遇到乾旱
結果:放棄所學,轉換跑道

(二)第二次放棄所學,轉換跑道:


桔槔
原因:遇到大雨
結果:放棄所學,轉換跑道

(三)第三次放棄所學,轉換跑道:



原因:遇到盜賊,人民改穿戎服
結果:年紀已老,時不我予


油紙傘.png
(圖片引自網路)
油紙傘.png
(圖片引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