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蘿蔔與棍子.jpg

獎勵和懲罰,哪個更有效──是胡蘿蔔(獎勵)還是棍子(懲罰)?

在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進行的一個簡單試驗,表明了懲罰比獎勵可能更影響行為。

這一結果源於一項88名大學生參與的研究,在《Cognition》雜誌上可以在線閱讀。

研究發現,「損失或懲罰」比「收穫或獎勵」對人行為的可測影響大兩到三倍。

在一組研究中,學生聽到一系列的咔噠聲,並指出是左耳聽到的多還是右耳聽到的多。另一組研究中,學生看到屏幕上閃爍的光,並指出是左側還是右側看到的閃爍更多。每側的咔噠聲和閃爍數量是隨機的,並且往往非常接近,這使得這項任務很具有挑戰性,學生們經常拿不準正確答案。

每次學生做出選擇,如果是正確答案,研究人員會隨機出示一個5、10、15、20或25美分的代幣作為獎勵;如果是錯誤答案,即從中拿走相應的代幣作為懲罰。

如預期一樣,當一個學生得到了獎勵,下一次回答時他(她)會傾向於重複之前的選擇,且這種傾向隨著獎勵增加越來越強。當一個學生受到懲罰時,下一次他(她)會強烈避免之前的選擇。

然而,與面對獎勵的反應不同,當面對懲罰時,無論懲罰有多大,學生們都表現出強烈的、一貫的傾向避免之前的選擇。這一現像在兩個試驗組都是成立的——不管是聽到咔噠聲的試驗組還是看到閃爍的試驗組——這表明刺激本身並不影響結果。

「客觀地說,你會認為贏取25美分和損失25美分應有相同大小的效果,但這並不是我們發現的」,該研究的主要作者、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解剖學和神經生物學博士後研究助理Jan Kubanek博士說到。

過去有關獎懲對行為影響的研究非常複雜,很難單獨評估獎勵和獎懲的獨特影響。

在這項研究中,由於刺激(咔噠聲或閃爍)在所有試驗中是隨機的,因此研究人員更易找出獎勵或懲罰對後續行為的影響。

這項研究與心理學教授Richard A. Abrams博士合作進行,可能有助於學習行為的理解。例如,如果老師獎勵學生正確答案的話他們的學習會不會更有效率?或者
指出錯誤的呢?

根據這項研究,在某些情況下,當學生犯錯時扣分可能比獎勵他們正確答案更好,這有助於學生避免再次犯同樣的錯誤。

獎懲是如何影響行為的問題已困擾心理學家100多年,」Abrams說,「這一困難正被轉化為有效的工作來調查解決,我們用一個簡單的方法揭示了人們對不同類型反饋反應方式的巨大差異。」

Kubanek補充到:「關於教學策略,我們的研究表明,負面反饋可能會比正面反饋對行為矯正更有效,這些負面反饋並不一定要十分嚴厲,因為無論負面反饋的程度多大,我們似乎表現出相同的反應方式。從進化角度看,人們趨於避免懲罰或險情,而獎勵相反,具有較少的危及生命的影響。


這或許有助於解釋,在這項研究中不管懲罰有多大,學生都強烈地避免重複犯錯。

科研人員計劃下一步研究大腦是如何編碼行為響應獎懲時的變化。「當我們反應獎懲時大腦中的神經信號是否也顯示出差異?」Kubanek問到,「了解有關的神經機制,可以幫我們更好地理解和盡可能地減輕相關流程出錯時帶來的神經系統疾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