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疑問.png

陳煥民,人稱「小龜」,哲學研究所邁入第六年多、近七年的老資格,除了博士生的身份外,平常也推動哲學普及,像是教授國中老師如何教孩子哲學。其實,哲學在做的就是「對話」,因為思想之間需要互相釐清、碰撞,這對於老師的班級經營很有幫助。

他以親身的哲普經驗,在烙哲學年會前導活動上,與大家分享他以倫理學推動哲學普及,以及為何要以倫理學開始的原因。

好像有道理、但又不大對?──你需要可以解決日常問題、推動哲學普及的倫理學!

第一問:為何要做哲學普及

「哲學到底可以幹嘛?」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陳煥民解釋,哲學能夠培養判斷、表達能力。人所能窮盡的知識有限,但不管你對於一個議題的瞭解深淺,都可以透過哲學檢視他言詞的「有效性」。尤其,現在跨領域合作正夯,確保自己不會輕信權威、被唬爛,哲學的思辨便可幫上忙。

他以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沙特的所言舉例:「在絕對自由的狀態下非常恐怖,因為你覺得無助,但人類的難能可貴也在於此。」民主的社會強調自由,但使用者要思考後作出選擇,自由才能彰顯它的意義。

但哲學的普及和理論的推行並不劃上等號。對於陳煥民來說,雖然難免需要使用理論來佐證,但哲普應該將重點放在哲學方法,例如:對話、獨立思考、驗證上。因此,也不是要社會大眾去背誦哲學家的結論,而是推廣思辨的過程、平台、提升品質。

像他國中教給老師的,並非灌輸他們哲學家的理論,而是教導老師如何主持一個好的對話空間,不是一味要學生服從老師的命令。

或許有人會挑戰他:「不過是講道理,為何非哲學不可?」但他認為,哲學是一個沒有預設條件的學科。像是經濟學會假設人是理性的、立即的,但哲學就沒有這樣的限制,這也讓哲學助於跨學科的對話,講了這麼多,「不是說哲學就好棒棒,」他笑說,但他覺得哲學的作用比較直接。「在我剛唸大學的時候,大家根本不會想要討論,認為只是酸民,這好像有進步了。」他笑了笑,覺得欣慰,討論的風氣越趨普遍,也預示了現在正是推動普及的好時機。

第二問:為何要從倫理學做哲普

陳煥民簡單介紹倫理學,又稱為道德哲學:

規範倫理學——原則的解釋與導引,告訴你怎樣做會比較幸福。

後設倫理學——不是研究規範本身,而是其他後設,如概念、語詞的討論。退後一步,以前置的姿態去討論。如:道德的本質是什麼?

應用倫理學——將理論應用至實際議題。例如著名的電車難題,如果你是司機選擇撞死一個或五個人?

一般人可能對於規範倫理學、後設倫理學都有些陌生,但到了應用倫理學之後,大家就比較進入狀況,陳煥民問到台下聽眾有多少人知道電車難題,幾乎無人不知。


也因此,為何要從倫理學開始的原因呼之欲出。人在生活中必定逃不掉判斷、考量。「生活」的這個情境,可以更加讓人感同身受,激盪出後續的討論。

為了強調這種感覺,陳煥民播了近來流行的節目「中國有嘻哈」片段,在場幾乎沒有人不知道這個,都會心一笑。

「我覺得不行」、「我覺得可以」、「你好嚴格」,這些梗能夠這麼火熱的原因,陳煥民認為,無非它符合了人們無時無刻都在做價值判斷,並且擁有判斷一致的期望。

也因此,在陳煥民的想法中,倫理學其實和日常生活很貼近。人常常很容易有道德直覺,歪著頭覺得好像哪裡不太對,卻又說不出口。

遇到這樣的情形,倫理學便能派上用場。依照陳煥民當課程助教的經驗,哲學初學者大多對於倫理學較為有感,就算不感興趣也會引起討論,能試著說明不喜歡的原因,這也是一種答案,而非全然無反應。正因為與自己切身相關,又倫理學相較其他哲學,如形上學等,知識需求低,對於初學者來說也容易入門。

在他實際與教師接觸的情況下,陳煥民也發現倫理學對於改善既有體制最有幫助。例如:中學以下的老師常常不知道如何教小孩,倫理學在此能作為理論工具。像是「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這句話,但目前實施的品德教育只是灌輸教條,應該更要進一步去解釋、訓練判斷權威的合理性,願意跟權威溝通,才是更哲學化的做法。

第三問:推哲普,該怎麼做?

近來,許多關於是否要將哲學列入高中必修的問題鬧得沸沸揚揚。陳煥民認為目前的確還不適宜,畢竟沒有相關的師資與配套,哲學也不如其他學科有明確的答案或目標。在他看來,目前最適合的方法,是先從教師培育開始,讓中學教師理解如何教哲學較可行。

實際的辦法,陳煥民劃分成哲學人以及非哲學人兩部分。在哲學人部分,他認為可以持續舉辦哲普活動 講座、營隊、培訓活動。另一方面,也可與現有教育接軌,像是實驗班、特色課程、大學通識等,可規劃20至30人的課程,利用電影探討倫理學問題。

再來,哲學人也可以透過評論、寫作提升哲學的能見度,讓大眾知道哲學可以在社會問題中幫上忙。但他也提醒,不要一味只當反派角色,這一點也不可愛、迷人。應指出、解決問題,走實際路線會比較好。最後,雖然有點困難,但讓政府了哲學重要性!

而在非哲學人的部分,陳煥民鼓勵大家應培養時事敏瑞度,並試著用口語表達出來,畢竟「想」和「說」常常有很大的差距。然而,也不要怕表達立場、保持開放的心,不是「戰」,而是「討論」,製造一個大家能夠參與的環境。雖然哲學不能讓我們知道哪些是標準答案,但至少知道了哪些明顯不是。

蘇格拉底曾把哲學家比喻成牛氓,也就是常會在牲畜背上吸血的小生物,他認為大家會覺得哲學家討厭,但是這樣才會讓社會前進。但陳煥民笑說,更希望可以當一隻牛背鷺,讓哲學與社會互利共生,也一如他一直為哲普所做的。

【文章出處】
《Readmoo閱讀最前線
》(評書青鳥)
〈好像有道理、但又不大對?──你需要可以解決日常問題、推動哲學普及的倫理學!〉
2017-11-24
網址:https://news.readmoo.com/2017/11/24/171124-watchout/

講座/陳煥民
文/青鳥 BLEU & BOOK

【演講人簡介】
陳煥民,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