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頁.jpg

「我對現代詩的喜愛,有著個人成長的感情因素。多麼幸運,誤打誤撞,我在十幾歲時,就接觸到現代詩,就跟隨著詩探入自己的不安與騷動。我讀到的現代詩教會我不要拒絕承認自己內在的不安,不要刻意去麻木、窒息自己內在的騷動。詩更替我找出一種誠實面對自己和別人不一樣,自己不屑和別人一樣的青春動盪的態度,進而讓我可以藉由他們的詩句,或藉由笨拙地模仿他們的詩句,獲得了向自己表達困惑、憤怒、疏離、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的感受。」

楊照在書中對著正苦惱著試圖想要讀詩的年輕的「你」,從詩、讀詩、對詩的好奇,進而對於寫詩產生興趣,探問詩人的靈感來源,還有詩和「我」之間的關係連結,與詩的相處,從自身經驗開始以一經驗長者娓娓道來一系列關於詩的筆記和註解,什麼是詩?為什麼要讀詩?怎麼讀詩和寫詩?而我們又要如何去探看那個字句簡省、語意隱蔽,滿布著不斷明滅的通透靈光,時而絕美動人、時而又殘酷冰冷如刺骨錐刃,詩意的剎那世界?

唯有詩才足以組構連繫生活日常與詩意靈光的介面,楊照以自身的經驗鋪展關於詩的方方面面,從一種遠望詩本身形成的美的引力,到逐步接近,感受詩意在語言中的流動,進而觸碰而引發最直接的反應與感同身受。在楊照的闡述中,隱隱浮現一道順應的脈絡,再經由這道脈絡為契機去發展出每個人生命中獨特的、屬於詩的本質。

這是一本給尚未讀詩、或是正要開始讀詩的人的閱讀指南;同時也是一位資深讀者探尋詩世界的思索筆記。


自序

我對現代詩的喜愛,有著個人成長的感情因素。多麼幸運,誤打誤撞,我在十幾歲時,就接觸到現代詩,就跟隨著詩探入自己的不安與騷動。我讀到的現代詩教會我不要拒絕承認自己內在的不安,不要刻意去麻木、窒息自己內在的騷動。詩更替我找出一種誠實面對自己和別人不一樣,自己不屑和別人一樣的青春動盪的態度,進而讓我可以藉由他們的詩句,或藉由笨拙地模仿他們的詩句,獲得了向自己表達困惑、憤怒、疏離、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的感受。

如果沒有現代詩,沒有從十三、四歲就耽讀現代詩的成長經驗,我完全無法想像、不敢想像,當時存在於我心中胸中的苦惱、反抗、叛逆,會把我帶到哪裡去?讓我變成一個被壓在底層的瘋子?還是在一番留下永久傷疤的掙扎後,讓社會將我馴化為一個中規中矩過平庸生活、從眾思考的人?

我對現代詩,一直心存感激。現代詩幫我在人生中打出一條路,正視自己獨特的不安、騷動,卻又能找到一種方式和那最強烈時必定具有毀滅性的不安、騷動自在相處。是的,不管別人怎麼看,我衷心相信最好的現代詩,具備堅實現代性與現代精神的詩,可以拯救人,拯救那些少數無法理所當然過「正常」生活的人。

想要寫一本談現代詩的書,念頭早早起於一九九六年。一個秋夜,我到台大哲學系演講,現在已經忘了為什麼去,也忘了去講什麼,但忘不了的,是講完了之後,大概又花了一個小時,我才走出活動的會場。我被一群少年與青年包圍著,用他們或閃亮或沉鬱的眼光,以及他們或明說或迂迴的問題。我不認得他們,不知道他們的名姓,但我又認識他們。他們心中塞滿了對於自己、對於這個世界的種種好奇疑惑,他們就是那些少數無法理所當然過「正常」生活的人。

夜深了,我走出台大校園,手中還握著一疊這些少年、青年們遞給我的信。找到了我的那輛中古裕隆三○三,坐進駕駛座,打開車內燈,我在微光下拆讀十幾、二十封信。那是一個人們還寫信的時代,還習慣在信中寫些很真誠的字句,更重要的,還用手寫的信件表達各種情感。大部分的信,都讓我讀得心情沉重。他們看過了我的《迷路的詩》,知道了我叛逆、荒唐的高中生活,我曾有過的思索與追求,因而他們急切地想讓我知道他們的成長經歷和我如此相似、或如此不一樣。信裡幾乎都呈現了對於教育體制、對於社會的種種不滿與質疑,讓我清楚感受到他們活得不快樂,活得不自在。他們願意一個字一個字刻寫這些內容告訴我,這般信任我,令我感動;然而他們交付過來的生命重量,又讓我有點不知所措。

在這樣的心情中,幸運地讀到那一疊信裡的最後一封,是一個高一女生寫的。信裡寫了這麼一段話:「前幾天做教室布置,太晚,學校自動熄燈,我只好在黑暗中貼著一顆顆綠色的小星星在看不清的天空色紙上,好滿足啊!不是一個摘星人,我可還沒到那年紀呢。突然,我眼前變得一片清澈。這是詩啊,而且這豈不正是對我最好最貼切的隱喻指示嗎?

他們,這些成長中不安、騷動的靈魂,有求於我的,不是我給他們什麼樣的答案,而是幫他們在晦暗的天空上,努力地多貼上幾顆星星當他們在地上額頭滴下掙扎的汗珠,眼眶轉著折磨的淚水時,至少可以抬起頭來,欣慰地發現天上布著星星,放著永遠不會熄滅的光芒,孤獨,卻堅持不懈我該做的,我能做的,是貼上星星的人,或者,掃開一點雲霧讓更多星星能露顯出來的人。

我擁有的最足珍貴的星星,就是過往讀詩的經驗,就是從現代詩中得到的啟悟與安慰。我應該將這些寫下來,為了表達對詩與詩人曾經陪伴我度過成長難關的感激,也為了其他同樣陷入成長難關的人。

幾年後,二○○一年,有了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上固定每週寫專欄的機會,我就將這樣的念頭,化做一篇篇從各個角度談現代詩的文章落實下來。每一篇針對一個我真正在現實裡被用各種形式問到的問題,試著以或直接或迂迴或熱情或冷靜的方式來回答。專欄逐週見報,很快也就又收到了各方更多更多的問題,刺激我思考得更多更廣闊。

這批稿子過去曾經以《為了詩》的書名在二○○二年出版,經過了十多年後,重新整理,改名為《現代詩完全手冊》。新的書名,誠實說,帶著一點反諷的意味,故意將「完全手冊」這樣實際實用的字眼,加在一般人認定絕對不實際也不實用的「現代詩」上。然而,無用之為大用,我衷心相信,在面對人如何和這個世界相處的人生根本大問題上,現代詩比絕大部分實際實用的知識或技能,都更有用。因而《現代詩完全手冊》這個新書名也就指涉回我一九九六年時的初衷──為一些徬徨迷惘卻又好奇不甘心的靈魂寫一本書,將現代詩介紹給他們,讓他們藉由現代詩找到和自己、和這個世界好好相處的新鮮途徑。

當時正年輕
詩的不可解,不可解的詩
詩是公開的隱藏
也許有一天,可以找到這樣一首詩
詩意湧現的瞬間
最深邃最美麗的寶庫
一段詩的街道
在壯麗、巨大的陌生事物中看見自己
無可阻擋的純粹黑暗
快樂地反覆撿球的小狗
命名的樂趣
再說命名的樂趣
把亞當偷偷送回伊甸園
教師與詩人
一可怖之美就此誕生
擺脫上帝、挑戰上帝的自由
詩人的筆名
戴上了面具的詩人們
詩與詩人的特權
對真實不甘心,對事實不信任
強烈而誇張的詩人自信
在那一眼的時光中,享受難得的迷離恍惚
以自己的時間走著自己
詩人這個行業
有時,詩的否定還是詩
詩與地震與發燒
詩是存在森林裡的激情之火
長著風的翅翼、無形的火的使者
詩面對道德時的迷離
詩與煉金術
「完美語言」的追求者
自知脆弱的神明
時間與空間的張力壓縮
為了詩的緣故
殘酷的紫丁香
詩的SM
遠方好像有歌聲
詩的巨大容量
六個峨眉六個月亮
一張新鮮的履歷表
對世界的熱愛與厭棄
存在的最底層是風格
我們對自然抱持著強悍的信任
一直不斷地剝光再穿上
我在詩中讀到革命的堅強與脆弱
誤會中的詩的趣味
從詩到平凡生活的距離
作品與主義
這裡的風雨,似乎永遠不會停止


【文章出處】
《現代詩完全手冊》(印刻出版)
〈現代詩完全手冊 

2016-07
文/楊照

【作者簡介】
楊照,本名李明駿(1963年4月5日-),台北市立建國中學、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曾獲聯合報文學獎、賴和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吳三連文學獎、洪醒夫年度小說獎、吳魯芹散文獎等多項大獎,作品多次選入中國時報、聯合報年度開卷好書。經歷豐富,曾任大學講師,民進黨黨工、媒體節目主持人、新新聞週刊總主筆、副社長,研究專長為社會人類學。名作家、文學評論家和政論家,作品體裁多元,包括小說、散文、文學評論、翻譯、劇本、傳統經典選讀、現代經典選讀、期刊論文等。外祖父為二二八事件受難者許錫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