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jpg
我對「中國強盛說」與「台灣唱衰論」的看法

最近收到別人轉傳的資訊,裡面的那種說話口吻,其實我們應該很熟悉,節錄如下:

「大陸今天會強大,不是沒有原因的……大陸老師對高中生畢業生的『愛』的演講,人生活著真義的激勵,真是感動丫……台灣今天的亂象在於不知尊師重道,倫理道德的流失丫,台灣丟棄的,大陸正一一撿回並強化。……」

其他的就不一一引述了,我把它或這一類訊息所透露的思考模式整理如下:

1.兩岸國力在此消彼長。
2.大陸強大的原因是×××,台灣虛弱的原因是×××。
3.台灣如今不要的,大陸都一一撿去採納。

這三點也許可以作為課堂上的生活隨機教材,它剛好是一個閱讀能力的檢驗,檢視我們如何在思考,引導學生如何思考,也許它的價值在此(僅管該思考我認定是浮淺負面的),我們也可以翻轉為正面。

我個人的想法如下:

一、中國變得強大,台灣退步。

這個命題今日討論者眾,而層次內涵有巨大落差,有持鐵粉愛台者、有台灣唱衰論者、有感時傷世者、有亦步亦趨者(指大陸現在如何,台灣也得跟著如何,否則就如何)……看法蔚為大觀,但這類網路意見看看就好,它只是反映某些人心中的恐慌(或者鴕鳥?),是某種基層民意的切面,不代表事實的分析。事實的分析,請參閱遠見、天下、商周、財經……等專業刊物上產官學界的意見,那會比較中肯,裡面的分析深入到令人歎為觀止(當然有些也難到以我們的專業難以論斷),對於其他還不太成熟的意見,我們不要浪費自己太多時間作口舌之爭。

二、大陸強大原因是×××,台灣虛弱原因是×××。

凡持此「以單一原因來論斷全局」者,顯然流於主觀感覺上「想當然耳」的常識推斷,未經過史學的深思訓練。歷史研究方法有個很嚴謹的討論方式是,它從不由單一原因論斷整體結果。舉例而言,秦亡漢初之際,許多政治家或文士共同在反省的一件事是:以秦統一天下之強,何以瞬息之間覆滅?當然以賈誼為代表的觀點(暴政失去人心)是後來歸納的共識,但以今日史學界的研究成果,早已不滿足這種傳統「臧否道德得失」為滿足的史觀,秦亡漢興或其他歷史遞嬗,均有其政治、社會、經濟、哲學思潮發展、甚至地理、天候等條件的支撐與推動,不能單一從仁政暴政、道德不道德去看歷史,這也是我們深受傳統薰陶的中文人,對這一類觸及宏觀歷史問題,所應審慎之地,這是理性思考,而非感情用事,否則即易落入這類情感上(文學上)的想當然耳,而貽笑於方家。

三、台灣不要的,大陸撿去,台灣若不找回來,就會輸給大陸。

此一說法,原本問題簡單,你丟我撿,我不要的二手物品,別人撿走再作利用,本也無可厚非,只是讓問題變複雜的是,撿走的人是我們(視為潛在的)敵手,他撿走我不要的,想必「其心可議」,一定「別有意圖」,因為我們潛意識中對自己不夠自信,害怕別人比我們更強。台灣應該反省的,不是大陸為何現在要那些,他會要這些那是因為他經過十年文革,急著要補回他的失落,他們有他們的時代背景;台灣該反省自己為何不要這些東西?是它們出了什麼問題?是哪裡不能適應新的時代變局?是否到了需要做通盤調整的時候?這才是前瞻,不是向後看。我看時事,台灣往往因為對岸此刻日漸強大的陰影,而干擾到台灣對自己未來想要走的路的判斷。余英時先生早已提出對岸「孔子學院」的問題癥結,親職天下也早已不知有多少篇反省台灣王財貴教授,他帶到中國的「讀經教育」的得失……台灣,確實有隱藏的憂慮,這點期待有心的你/妳/您,還是不要輕忽,文學畢竟是文學,治理國家還是需要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實務認知,不能光憑文人一廂情願的浪漫,我不敢妄言,但心存憂患意識之餘,我也不完全悲觀,對未來仍抱持著信心。

最後,我把我的結論,用實際案例簡述如下:

美俄國力最強,並非他們國民的道德倫理最佳所致,國家強弱與否自有客觀條件;經典是道德倫理的文字載體,但也不表示學生閱讀熟習經典,就代表擁有更高道德、文化素養,沒有數據顯示,唸中文系點過十三經看完四輸集注,比一般人更孝順父母、更遵守交通規則。故欲以一點或數點常識化的結論,化約概括一切紛繁的現象,或以一種方法,意欲放諸四海皆準,皆是簡單化的思考,吾輩執獨立思考者,對此均可表示內心質疑,存而不論。

題外話:在國語文教學上,個人的看法是,如果以「更多」閱讀×××(經典),或在課堂時數、課程比例、默誦範圍、生活規範、口號標語……上增加「更多」×××,就可以增加×××素養,或再憑以對岸或日韓如何如何,台灣就得如何如何,以這些表象上觀察作為理由,缺乏更周延深入的探討,個人內心是頗表懷疑的,至少它無法說服我的理性之中,磚頭磨到無量無盡是否真可以變為鏡子,「量」真可以改變「質」......這樣的論斷。


【文章出處】
本文原為編者於2018.1.7.於「106年度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種子教師」Line群組上的發言,先後原分六次,今稍加整理,重新發表。

【作者簡介】
 樵客,因同名同姓領域接近的名人太多,只好另取筆名,皈依法鼓山,法號果竺。男性,天秤座,高中國文教師,略帶理想浪漫性格,少年憧憬江湖義氣,欣賞俠士或騎士精神,年輕時被師長期望很高,到如今年過不惑還是充滿迷惑,沒太大本領及成就,平時不是在學校,就是在家裡,不然就在任何有書及有網路的地方,喜歡山,喜歡水,喜歡讀書,喜歡思考,喜歡蒐尋教學資料,喜歡巴哈,喜歡貝殼及園藝,興趣廣泛,喜歡不同觀念的撞擊對話,時而疏離安靜,時而熱情充滿使命,對賺錢做官不感興趣,除非中樂透讓他能買書、收藏古董、解救苦難同胞,怕打針及大蜘蛛,怕視力體力越來越不好,怕時間不夠用,老年退休後希望能走遍大江南北,到故宮當導覽員或工友,人生理想為「出世間於世間,藏天下於天下」,本站「忘路之遠近」部落格的主編。

160x160.p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