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夢想.jpg


生活論語第22堂課:談朋友

有時候許多話,許多心情和苦痛,上不可以對父母,下不可以對妻兒,只能找朋友講,所以朋友為五倫之一。 
 
A和B都認為彼此是好麻吉。高中時一起胡鬧,一起追女孩子,之後還一起進了同一所大學,直到兩人畢業後,進了不同公司上班才分開。

他們在職場上工作了三年後,頭一次相約見面。要和久違的B見面,A心裡期待的是,「要和B好好聊聊最近社會的趨勢之類的問題」「如果可以和他交換一些有用的資訊一定更好」A認為,正因為他們是沒有利害的朋友,所以才可以聊到某些話題。


只不過,實際和B見面之後,發現B能聊的話題,幾乎圍繞在當年同班女同學,不然就是聽他發牢騷、抱怨工作待遇,聊的內容若不是「以前很可愛的C,現在不知道怎麼樣了」,就是「我的老闆有夠白癡,上班真是頭痛的苦差事。」

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說他們這個時候還是朋友嗎?還稱得上是志同道合嗎?也許從某個角度來看,A和B已經很難算是真正的朋友了,因為兩人的價值觀已經出現很大的落差,更別說志同道合了。

這並不是要勸阻你,和久未見面的朋友重拾感情,只是,當有人不斷在尋求自我成長,而一個人的生命已經停滯不前,兩個人就會發現彼此不一樣。當一個人已經找到目標,並且想趕快完成它,他可能沒有太多時間,可以和朋友緬懷過去,或者聽對方抱怨。

如果還有時間與朋友交際,在必要的維繫友情之餘,也應該花更多時間,運用在自我磨練上,尤其是和擁有相同目標、價值觀相近的人共同切磋,彼此學習。

但也必須說,有的情況是,原來的朋友彼此都原地踏步,沒有成長,所以才能一直是朋友。 
  

子曰:「無友不如己者。」
  

論語的這句話有不同的解釋。如果是指「不要結交不如自己的朋友」,顯得孔子太過現實勢利,如果是這樣,交朋友只能交比自己好的人,那麼那些智商高人一等的大學問家,真不知該和誰交朋友,至於總統,就只能跟上帝交朋友了。

如果指的是「朋友未必事事都不如自己」,則可以放開心胸,找到對方值得學習之處。

可是如果是解讀成
不要和志向與你落差太大的人做朋友,想必也有不少人可以認同。
  
※本課小結:
  

朋友,若不是能夠一起「成長」,就是一起「不成長」。


手.p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