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jpg

北一女國文名師:科普文章判讀變顯學,要能讀懂深度文章

傳統教育,從成績找不到人才,從人才看不到成績。我們的「成績╱人才」誤差比,大概是世界前數。因此企業要用人也很頭痛,用你的學歷、校排錄取你,結果發現你是笨蛋一個;那些勉強候補或乾脆刷掉的,卻往往表現優異,甚至成為大老闆。


但作文獨立成一個考試學科,卻可以幫助企業老闆,在多如過江之鯽的求職者中,慧眼獨具找到你,不致有遺珠之憾。

大考中心幫助企業「找到對的人」,幫助學校「找到要的英才」

目前兼任國文學科中心執行祕書、任教資歷已近25年的北一女國文老師陳麗明指出,科技企業要理工人才,邏輯性、分析性、歸納性、整合性、組織性皆要強,這些能力,從一般學科大概只能約略知道60%,另外40%必須從你的「論述能力」去找。


以「舉重若輕」、「漂流木的獨白」、「彎腰郵筒」……這樣的題目為例,即使科技企業有心參酌這份成績,大概也無法確切判斷你的歸納整合能力。

在作文考試新制中的知性論理文章考試,你所得的分數,其實能增加職場企業的選才依據,可以幫助企業過濾人才,分數高的,表示邏輯、論證、歸納、整理、組織、分析等能力強,即使是知名大企業,也許還會猥自枉屈、三顧茅廬;分數低的,可能表示你「只是一個會考試的機器」,其他學科分數再高,也無法掩飾你在職場競爭力有限的窘況。

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未來科技業招聘人才,可以考慮參酌你大學入學考試時的作文科論理性文章分數,這時心裡要有譜,見真章的時候到了。

偏文科或藝術、美學方面的學生也不要偷笑,企業用人時,當然也可以參酌你在感性抒情這篇作文上面的考試分數,來了解你的右腦發不發達,他們才能知道你的EQ如何?自我表達有無障礙?

所以小小一個作文考試,其實大大透露你潛藏的能力或缺陷,它或者引導你走向伯樂,或者乏人問津。企業如此,各大學錄取中心也是如此。

各大學系所在差不多的條件下要錄取新生時,作文科考試分數就是一個很好的評比和過濾機制。作文是一種紙上說話,透過這說話的分數,系所認識到你的邏輯性、整合性,或是藝術性、創作性、溝通協調性,然後決定要不要發錄取通知給你。所以套句孫子兵法上說的:「上兵伐作文,其次伐學科……」。不要掉以輕心。

科普文章的判讀會越來越重要

風花雪月、憂國懷民的文章不會從課本中消失,但科普文章,會逐漸侵蝕它們的地盤」,陳麗明說。


中國大陸的國文課本中,科普文章早已入列,分析性、辯證性的作文題目學生也早習以為常,而台灣,還停留在韓愈的時代,「文以載道」的道德性文章太多,科學、論理性文章偏少。

作文新制若要考知性論理說明文章,那麼教材一定要配合做修改,至少,補充教材上,應該要大量出現論理性、科學性文章,而科普文章,就是一個很好的入門管道。

陳麗明強調,科普文章重理解、分析、統計、說明,同時要求證據、數據,沒有什麼比這更好的邏輯及科學訓練;具科技潛力的學生,也許讀不懂一篇赤壁賦,但對於論述光子產生電能的知性文章,應該很有興趣。

所以,訓練學生閱讀時的「判讀、深讀、讀懂」就很重要,否則,一毫釐之差,太陽能就發不了電,太空梭就要掉下來。

未來科普性的學習周刊、雜誌、參考書應該會大量出現,這是好事,除了補充教材的不足,同時也訓練學生閱讀、理解、論述的能力,建議學生一定要多看、自我練習,這樣在實際面臨考場時,比較能得心應手。

知性論理性文章要懂收,感性抒情性文章要敢放

陳麗明說,知性文章要收,感性文章要放:

知性感性.png

要收,因為它有邏輯上的統一性,整合歸納後,論點不能自我矛盾,因此到最後要能自圓其說,圓滿歸於一處。

要放,因為是個人性情上的自我發揮,範圍無止境,空間上,上窮碧落下黃泉,時間上,十年滄海百年桑田,情感上,雲想衣裳花想容,只要能一氣呵成,時空要拉多大,淚液要噴幾罐都可以。

收得好,像李斯諫逐客書,以納士強國始,以納士強國終,上下一氣,論理井然,終令始皇收回成命,而得遂青雲之志。

放得開,像蘇軾前赤壁賦,上下時空幾千萬里,天地亦只一瞬間,唯精神永恆,與造化同歸不朽。

原來作文之美,竟有這樣的極致。

輸贏在細節中,習慣性忽略的要細讀

陳麗明說,我們最容易忽略的,往往決定成敗。

什麼是最容易忽略的:圖表、數字、因果關係。

看一篇論理資材文章,我們往往沉浸在文字解說裡,忘了圖表也是文字的一部分,它是說明的補充,我們習慣性對圖表視而不見,偏偏,圖表解讀能力,卻是知性文章考試一大重點。

數字的分析、結構,代表的意義與趨勢,學生也不能忽視,因為這是「結論正確與否」的關鍵。

最後是因果關係,因果關係最忌跳躍,你要耐心循著脈絡,理清其中上下從屬位置、旁援助力影響、確認什麼直接間接的原因導致什麼樣的果?這與宗教上抽象應報的觀念不同,它強調的是邏輯上的「應然」所必然產生的「果然」,你可不要張冠李戴、虎頭接蛇尾,否則你所展開的論述,可能破綻連連,不忍目睹。

最後,陳麗明建議同學們:培養閱讀艱深文章的能力。

不管是具深度的科普文章,還是文言的經典文學名著,都要耐心讀、細讀、讀懂;最難的是前幾10頁,這個業障一過,你就如倒嚼甘蔗,津津有味,一發而不可止了。

閱讀能力,也是很重要的競爭力,尤其,「讀懂」的能力。

不要一知半解,那就好像拿著機車駕照去開汽車一樣,險象環生。

「高中時代讀的書,會陪伴你走很久」,陳麗明說。


【文章出處】
《聯合新聞網》
(轉引自《今周刊榜首滿分作文祕笈》)
〈北一女國文名師:科普文章判讀變顯學 要能讀懂深度文章

2017-09-22
網址:
https://udn.com/news/story/6925/2703584
受訪人/陳麗明
【受訪人簡介】
陳麗明,台北市北一女中資深國文教師,國文學科中心執行秘書。


陳麗明.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