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jpg
上圖:雲門舞集


庖丁解牛

(一)段旨:描寫庖丁解牛的本領十分高明,動作優美、技術純熟,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庖丁(廚師)為文惠君(梁惠王)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音 ㄧˇ,抵住),砉(音ㄏㄨㄛˋ,皮肉與筋骨相離聲)然響然,奏刀(運刀)(音 ㄏㄨㄛˋ,以刀割物聲)然,莫不中音(合乎音樂的節奏。中,音ㄓㄨㄥˋ:合於桑林(商湯時樂曲名)之舞,乃中經首(唐堯時咸池樂曲的一章)之會(節奏)
譯文:
庖丁替文惠君分解牛體。他手接觸的地方,肩膀靠的地方,腳踩的地方,膝蓋抵住的地方,這些地方都發出皮肉與筋骨相離的聲音,運刀解牛時也發出霍霍的聲響,沒有不合乎音樂的節奏:合乎〈桑林〉舞曲的節奏韻律,而且合乎〈經首〉樂曲的節奏。

◎本文首先以開門見山的方式,展現庖丁解牛技法的高妙;再分述原因,說明為何高妙
◎周代的姓氏制度與封建制度、宗法制度有著密切的聯繫。一般的平民沒有姓氏。所以古籍中見到的弈秋、庖丁、匠石、醫和、優孟等人,就是在他們各自所從事的職業或具有的專長之後加上名來構成稱呼。其中「弈」表示棋師,「庖」表示廚師,「匠」表示木工,「醫」表示醫師,「優」表示演戲者。在莊子書中,會看到很多各行各業的人,而這些人都能夠透過他們的修養,從原本的「技」,進至於「道」的高度,如同本文的庖丁。
◎莊子書中有很多相關的例子,如:痀僂承蜩、匠石運斤成風、梓慶削木為鐻、輪扁斲輪、津人操舟若神等。這些例子是莊子肯定各種生命的存在,也就是莊子所說的「恢詭譎怪,道通為一」,如何到達道的層次,不是只有一種方式,也不執定、執著一個方法,只要能夠達到,都予以承認、予以肯定。

◎本段以三個角度描摹解牛的過程及技巧,先是視覺切入,運用「手之所觸」等四個排比句,來特寫庖丁手、肩、腳、膝各司其職的宰牛動作,儼然為解牛現場的素描。其次以聽覺切入,用「砉然響然,奏刀騞然」二句,描述進刀及皮骨崩落聲,好像解牛現場的實況錄音最後則聯想上古樂舞,使動作美化為樂舞的節奏與韻律,將原本殘酷血腥的場面,美化為絕妙的音樂舞蹈,將庖丁的解牛技術提升到高超的「道」的境界。
◎庖丁並非只靠刀、手解牛,而是全身各個部位(手、肩、腳、膝)都參與解牛的工作,可說已達人刀合一的化境。


劍.png


(二)段旨:文惠君對庖丁精湛的宰牛技術表示讚嘆。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音 ㄏㄜˊ,通「盍」,為何)至此乎?」
譯文:
文惠君說:「嘻,妙極了!為什麼技術能達到這樣高超的境界呢?」
◎文惠君一句「善哉」的對話,則巧妙擔任引導及總結文意的角色,有引導下文文意開展之作用


庖丁解牛.jpg


(三)段旨:庖丁解釋他宰牛技術如此精湛的原因,乃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超出支解牛技術的層次了)
譯文:
庖丁放下刀回答:「我愛好的是事物的自然規律,超出支解牛技術的層次了。
◎本段開始庖丁認為解牛的境界可分「技」與「道」二個層次,他所追求的是高層次的「道」

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完整的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指技術純熟,對牛體的組織結構和筋骨分布了解透澈,不再看見整頭牛的存在(編按:成語「目無全牛」典故出此,比喻技藝純熟高超)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只憑心領神會,達到契合境界)而不以目視(不用眼睛觀看),官知止(不必使用感覺器官,指眼、耳等感覺器官)而神欲行(只依靠心神來運作。神欲,指心靈直覺等精神活動)
譯文:
我剛開始學分解牛體時,眼裡看到的無非是一頭完整的牛;三年之後,我技術純熟,不再看見整隻牛了;現在我分解牛體時,只憑心神去運作,不需用眼睛看,就可以在牛體的筋肉空隙處下刀,感覺器官的作用停止了,只靠精神來進行。

◎庖丁說:「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他所看到的是一隻完整的牛,但卻是表象上「牛」的外觀,而且是一隻「難以下手」的牛。

◎庖丁說:「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他所看到的不再是一頭難以下手的牛,但仍屬於「技」的層次。

(依照、順著)乎天理(牛隻天生的經絡及肌理組織),批(用刀劈砍)大郤(音 ㄒㄧˋ,通「隙」,空隙,此指筋骨相連處的空隙),導(順著)大窾(音ㄎㄨㄢˇ,指骨骼間的空隙)(編按:成語「批郤導窾」典故出此,指做事得其要領),因(依照、順著)其固然(本來的結構),技(「枝」字之誤,指枝脈,即支脈,由主脈分出的細脈)(經脈)(附著在骨上的肉)(音ㄑㄧㄥˋ,筋肉聚結處)之未嘗(試,引申為接觸),而況大軱(音ㄍㄨ,大骨)乎?
譯文:
按照牛隻的自然生理構造,順著筋骨相連處的空隙,以刀劈開,順著空隙切入,依照牛體本來的結構,連經脈相連、骨肉相接的地方都未碰觸到,更何況是大骨呢?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是解牛之祕訣,亦即養生之道簡言之,就是順應自然
◎「批大郤」、「導大窾」的「大」,指在技藝超群的庖丁心目中,牛體的筋骨空隙處很寬大,可以游刃有餘
◎庖丁所看到的不再是牛,而是牛身體上一個個「郤」、「窾」、「技」、「經」、「肯」、「綮」、「節」、「間」,可以從容入手。此處說的是三年之後,技巧日漸高超,說明當熟悉一件工作時,便能運用適當的方法加以完成,也能避開矛盾,排除難解的麻煩,使工作順利進行。

◎庖丁最後超越「技」的層次,深入「道」的領域,亦即「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游刃有餘」的解牛境界,好比由一件工作的完成經驗中,類推到處世中事理原則的領略。
◎肯綮,比喻事理的扼要關鍵處。言語肯綮,指言論能掌握事理的扼要關鍵之處。


良庖(廚師)歲更刀,割也;族(眾、一般的)(廚師)月更刀,折(劈砍)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磨好)於硎(音ㄒㄧㄥˊ,磨刀石)
譯文:
好的廚師每年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刀切割筋肉;技術普通的廚師每月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刀劈砍骨頭;如今我這把刀已經用了十九年,所解的牛有數千頭了,然而刀刃仍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好一般。

◎以族庖、良庖對比出庖丁解牛技巧的高明,也對比「道」與「技」的差異。

彼節(骨節)者有間(音ㄐㄧㄢˋ,空隙),而刀刃者無厚(刀刃極薄而鋒利,幾乎沒有厚度),以無厚入有間(音ㄐㄧㄢˋ,空隙),恢恢乎(寬闊廣大貌)其於游刃(運刀)必有餘地(還有很大的空間)(編按:成語「游刃有餘」、「迎刃而解」、「恢恢有餘」典故出此,指做事從容不費力、勝任愉快)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似乎、好像,副詞,表示不十分肯定的推斷或感覺)新發於硎(音ㄒㄧㄥˊ,磨刀石)(編按:成語「新發於硎」典故出此,指刀刃風利,引申為初露鋒芒、後起之秀)
譯文:
那牛的骨節間有空隙,而我的刀刃非常薄,幾乎沒有厚度,用極薄的刀刃切進有空隙的骨節,感覺寬闊廣大,一定還有空間讓刀刃運轉了(引申為做事熟練,輕而易舉)!所以十九年來,這把刀一直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好一般。

◎以牛體象徵人世,以刀刃象徵個人,說明不論人世多複雜,都要依自然之道而行,不強求,不妄為,就能游刃有餘,提升生命的深度與境界。
◎「庖丁解牛」為養生主之第二節,首節為全篇總綱,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身),可以盡年。」其中「緣督以為經」即順著中道以為常法的意思。督為人身後之中脈(身前之中脈曰「任」),有中空之意。此即庖丁所敘理論之張本。


庖丁解牛.png


雖然,每至於族(筋骨肌肉交錯聚結處),吾見其難為,怵(音ㄔㄨˋ然為(音ㄨㄟˋ,因而)戒,視為(音ㄨㄟˋ,因而)(目光因此而停留,指眼神專注),行為(音ㄨㄟˋ,因而)(遲緩,指小心謹慎),動刀甚微,謋(音ㄏㄨㄛˋ,骨肉相離的聲音)然已解,如土委(棄置,此有散落之意)(編按:成語「如土委地」典故出此,指技術高超)
譯文:
雖然這樣,但是每當遇到筋骨肌肉交錯聚結的地方,我看到它難以下刀,因此自我警惕要小心謹慎,目光因此而專注,動作因此而緩慢,刀子輕微地移動,牛體霍然一聲,骨肉澈底分離,像土塊散落在地上。

◎雖然「依道而行」、「游刃有餘」,但牛體(人世)仍有難解之「族」,仍應謹慎小心,不可過度自信自滿

◎本段是全文的重心,由本段歸納庖丁技術精湛有五項因素,莊子以五個層次來說明解牛之層次,這五個層次環環相扣,缺乏任何一項,均無法成就庖丁的神技:
1.臣之所好者,道也:解牛是「道」而非技,已超越文惠君的認知,庖丁不在表面技術下工夫,而能深入探索萬物生成變化的原理、規律。
2.未嘗見全牛:由表入裡,掌握事物本質,從庖丁剛開始解牛,所見無非全牛,到日後未嘗見全牛,說明智慧的產生是不斷深化的過程
3.以神遇而不以目視:超越感官經驗,以精神(心神的思惟活動)來引導刀刃,已進入「道」的領域,讓解牛達到收放自如的境界。
4.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迴避矛盾以保全刀刃
5.以無厚入有間:虛靜自我,順應自然,無入而不自得,游刃有餘
6.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強調技藝雖神奇,但也得小心翼翼、一絲不苟、專注審慎


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心滿意足,從容自得)(編按:成語「躊躇滿志」典故出此),善(擦拭)刀而藏之(編按:成語「善刀而藏」典故出此,指才華不外顯,或行為適可而止)。」
譯文:
這時我提刀挺立,而環顧四周,因此而感到心滿意足,將刀擦拭乾淨收藏起來。」
◎要注意的是,庖丁解牛之後,並未因得意而忘形,反而「善刀而藏之」,低調而收斂鋒芒,這也是處世的智慧。
◎庖丁在解牛的過程中,超越技術的層面,而進入哲理的境界,解牛的工作可以對應出養生的道理,冷靜觀察事物客觀的規律、迴避矛盾、不硬碰硬、小心謹慎、收斂鋒芒


道.png


(四)段旨:文惠君聽後表示領悟到「養生之道」。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領悟養生的道理)。」
譯文:
文惠君說:「好極了!我聽了庖丁這番話,從中領悟了養生的道理。」

以「善哉」二字照應第二段之「善哉」,作為文意之總結。文末並以「得養生焉」,最後畫龍點睛,點出篇旨「養生」的主旨
◎耙梳本文中庖丁解牛之道,文惠君所領悟到的養生之法,一言以蔽之「順應自然」,細項約有以下數端:
1.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說明人處於世,必須順勢而為,按照一定的原理、規則去做,自然事半功倍
2.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說明有些盤根錯節的事情,要盡量順著原理、規則去解決,硬碰硬,強出頭,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3.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刀刃猶如個人,牛體就像人世,說明迴避矛盾,不強求、不妄為,有如莊子「虛己以遊世」的人生哲學,一定可以悠然處世,自在自得。
4.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說明在人世中,難免會遇到許多難解的困難與危險,有如骨節糾結的矛盾,這時就需要冷靜的觀察與思考,謹慎應對,以求免禍

◎全文人物神采飛揚,解牛場面聲形畢現,深奧的人生哲理在這樣精彩的包裝下生動易懂,散發無窮魅力。

延伸閱讀:
砧板上的養生之道----〈庖丁解牛〉的啟示
《哲學的天籟----莊子》: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中「技」與「道」的差別

莊子.jpg
上圖:莊子內篇.養生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