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燈.jpeg


題解

本文全文甚長,本段節選自《孟子.公孫丑上》,是孟子討論「浩然之氣」的前奏。原文無標題,標題為編者所加。

公孫丑請教孟子和告子對於「不動心」的看法的差別。孟子認為,告子說法不盡完善。告子雖然可不動心,卻不免意氣用事:對於行於心而有所不安,仍要極力克制,不牽動出「氣」的作用,尚且說得過去;但是一聽見別人的話不合情理,不問存心好壞就一律抹煞,將辜負對方的好心,此則行不通。

孟子認為,人的心念趨向是「志」(意志),充滿身體的是「氣」(意氣)。「志」如統帥,朝向哪裡,如兵卒般的「氣」就被引導到哪裡。 當「志」專一而堅定時,「氣」被「志」導引,人生就會往正軌中運行;反之,如果 「志」無定向,「氣」就會顛倒錯亂,反過來牽動擾亂「志」,將使人的行為脫軌失節,失去原來應有的法度與規矩。「志」(意志)與「志」(意志)彼此之間處於互相拉扯、互為主從影響的關係。

孟子認為,人必須時時堅定住「志」,讓「氣」處於平順的狀態,就是「不動心」。「志」是心之所向,儒家向來主張「志」之確立,可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方向,所以教人先立志,孔子要人「志於道」、「志於仁」,可見「立志」能導引人生走向正確的方向,志、氣二字連用,氣節又另外引申出道德的意涵。


志.png


孟子 持其志無暴其氣

公孫丑問曰:「夫子加齊之卿相,得行道焉,雖由此霸王不異矣。如此,則動心否乎?」

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動心。」

曰:「若是,則夫子過孟賁遠矣!」

曰:「是不難,告子先我不動心。」


......

曰:「敢問夫子之不動心,與告子之不動心,可得聞與?」

「告子曰:『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得於心,勿求於氣。』不得於心,勿求於氣,可;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可。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夫志至焉,氣次焉。故曰:『持其志,無暴其氣。』」

「既曰:『志至焉,氣次焉』,又曰:『持其志,無暴其氣』者,何也?」

曰:「志壹則動氣,氣壹則動志也。今夫蹶者、趨者,是氣也;而反動其心。」


【文章出處】
《孟子》
公孫丑上
原作者:孟軻


靜坐.jpg


註釋翻譯

公孫丑問曰:「夫子加齊之卿相,得行道焉,雖由此霸王不異矣。如此,則動心否乎?」
譯文:
公孫丑問孟子說:「假如夫子做了齊國的卿相,,實行了自己的理想,從此使齊國稱霸於諸侯,甚至完成王業,也不足怪了!如果真能這樣,夫子會不會動心(感到惶恐不安)呢?」

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動心。」
譯文:
孟子說:「不會,我自從四十歲以後,就不動心了!」

曰:「若是,則夫子過孟賁遠矣!」
譯文:
公孫丑說:「這樣說來,那麼夫子的勇氣比起衛國勇士孟賁大得多了!」

曰:「是不難,告子先我不動心。」
譯文:
孟子說:「這個不難。告子不動心比我還早呢!」

......

曰:「敢問夫子之不動心,與告子之不動心,可得聞與?」

譯文:
(公孫丑問:)「敢問夫子的不動心,與告子的不動心,有何差別?您可以說給我聽聽嗎?」


「告子曰:『不得(得理)於言,勿求於心;不得(得理)於心,勿求於氣。』
譯文:
孟子說:「告子曾說:『人以惡言加我,我對其言不悅而聽不入耳(我不明白的理論),就不問其存心的好壞(不求解於心),一概不從;人以惡心待我,我對其存心已不悅而不中意(不明白於心),就不問其口氣的好壞(不求助於意氣),一概不理。』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一)》(以下同)認為,「志」與「心」為一事,易其字而不改其義,「志」指德性我,即含四端之價值自覺「氣」指生命我(合生命力與才氣而言)或情意我

不得(得理)於心,勿求於氣,可;不得(得理)於言,勿求於心,不可。
譯文:
我(孟子)認為,這樣雖能不動心,卻未免有些意氣用事:不滿意別人的存心,就不問他口氣的好壞,免得受他甜言蜜語的欺騙,倒還可以(不悅他人待我之惡心,而勿探求其口氣的好壞,是可以的);聽不進別人的話,就不問他存心的好壞,辜負了他的好心,是不行的(不悅他人加我之惡言,而勿探求其存心的好壞,則不可)(編按:其人本存善心,而言語之間不免暴戾,若只怒其言,則不能復知其心。告子徒逞意氣而以「勿求(不求)」為方法;孟子則以道直直養其心

夫志(意志),氣(意氣)之帥(統帥,主宰)也;氣,體之充(充滿)也。
譯文:
「志」是「氣」的統帥;「氣」是充滿體內的力量。


夫志至(到達)焉,氣(隨後)焉。
譯文:
「志」到哪裡(「志」是首要的),「氣」就跟到哪裡(「氣」是次要的)。(編按:理直氣壯,若心中不明真理,則氣難以充實,沒有定向)


故曰:『持(守)其志,無(亂)其氣。』」
譯文:
所以我說不動心的要領是:把握住「志」,不要傷害攪亂了氣。」
◎勞思光認為,「養氣」即指「德性我」對「生命情意」之轉化,意即將「生命我」之理性化、如理化。

「既曰:『志至(到達)焉,氣(隨後)焉』,又曰:『持(守)其志,無(亂)其氣』者,何也?」
譯文:
 (公孫丑問):「夫子既說:『志到哪裡,氣就跟到哪裡』又說:『把握住(堅定)志,不要傷害攪亂了氣』這是為什麼呢?」

曰:「志(專一)則動(牽動)氣,氣(專一)則動(牽動)志也。
譯文:
孟子說:「『志』專一的時候,就能引動(影響到)『氣』;一旦『氣』專一了,『志』也就會隨之而動(影響到志)。


今夫蹶(跳躍)者、趨(快跑)者,是氣也;而反(反而)(牽動)其心。」
譯文:
比方現在有人在跳,有人在跑,這全是『氣』的作用;然而反而能使『志』也跟著激動起來(引起心志的動盪)。」


孟子.png
上圖:孟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