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png


向現代詩的拓荒者致敬──

台灣現代詩人小傳

資料陸續補充中。


覃子豪.jpg
上圖:覃子豪


覃子豪(1912-1963)

覃子豪,生於民國元年,台灣現代派詩人,生於中國四川廣漢縣。就讀於燕京中法大學,東渡日本入東京中央大學,回國後曾在浙江省永嘉縣政府、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任職,在浙江、福建編輯報紙副刊。來到臺灣後與紀弦、鐘鼎文等人借《自立晚報》的版面創辦《新詩周刊》,是國民政府遷台早期詩刊。後紀弦創立《現代詩》季刊,成立「現代派」,與鐘鼎文、余光中等人發起創立「藍星詩社」,主編《藍星周刊》、《藍星詩選》、《藍星季刊》。

 

紀弦.jpg
上圖:紀弦


紀弦(1913-2013)

紀弦(1913-2013年),本名路逾,河北清苑人,享壽101歲。民國37年來台,曾任報社編輯,後於台北市成功高中擔任國文教師至退休,民國65年移居美國。紀弦為台灣現代詩發展史上關鍵人物,創辦現代詩季刊,創立現代詩社,推動新詩革命,主張「以橫的移植取代縱的繼承」,強調知性及詩的純粹,排斥情緒告白,影響詩壇深遠,創作生涯歷八十餘載而未衰,被譽為「詩壇長青樹」。


周夢蝶.jpg
上圖:周夢蝶


周夢蝶(1921-2014)

周夢蝶,本名周起述,河南省淅川縣人,生於民國十年,卒於民國一○三年,年九十四。開封師範學校肄業。民國三十七年隨軍來臺,四十八年開始在臺北市 武昌街擺書攤維生,主要販賣詩集和文史書籍,吸引當時許多嚮往文學的年輕人,一直到六十九年因胃疾而結束營業。周夢蝶常穿著一襲長袍,沉默寡言,生活清簡,給人超脫世俗之感。詩作文字清新,表達對生命的體悟,充滿哲理,又有入世的關懷,情感豐富。曾獲國家文藝獎。著有詩集《孤獨國》、《還魂草》、《十三朵白菊花》等,散文集《風耳樓墜簡》等。


洛夫.png
上圖:洛夫


洛夫(1928-2018)

洛夫,本名莫洛夫(1928年5月11日-2018年3月19日),原名莫運端,台灣現代詩詩人。洛夫生於中國湖南衡陽,初中三年級時,因閱讀大量俄國文學作品,將自己名字由「莫運端」改為俄國風味的「莫洛夫」,筆名洛夫、野叟。1949年國軍在湖南招考青年入伍,洛夫隨軍隊抵達台灣,1951年考入政工幹校第一期,1953年畢業,分發至左營海軍陸戰隊,1954年與張默、瘂弦共同創辦《創世紀》詩刊及《創世紀》詩社,歷任總編輯多年。後就讀於淡江文理學院英文系,1973年畢業,軍職退役後,曾任東吳大學外文系副教授,後於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華僑大學、廣西民族大學、山西中北大學任客座教授。1996年移居加拿大溫哥華,2016年夏返台定居,作品被譯成英、法、日、韓、荷蘭、瑞典文,曾入圍諾貝爾文學獎。2017年獲國立中興大學頒贈名譽文學博士。2018年3月初出版最後一本詩集《昨日之蛇》,同月19日凌晨3點21分,洛夫病逝,終年91歲。


余光中.jpg
上圖:余光中


余光中(1928-2017)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福建泉州永春人,生於中國江蘇南京,時為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自稱「茱萸的孩子」。來台後,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與覃子豪等人共同創立臺灣藍星詩社,文學成就以散文最高,其次為詩,並有評論、翻譯,著作等身,暮年仍創作不輟,有多首膾炙人口的現代詩傳世,知名度與影響力甚大,梁實秋稱其「右手寫詩,左手寫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為兩岸三地文學界巨擘。曾於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大學、政治大學、淡江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任教,後接任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政治立場傾向藍營,在現代詩論戰與鄉土文學論戰中引起若干爭議。


商禽.png
上圖:商禽


商禽(1930-2010)

商禽(1930年3月11日-2010年6月27日),本名羅顯烆,也曾以羅燕為姓名,出生於四川珙縣。十五歲從軍,僅受過初中教育,隨部隊到西南諸省,而後轉進台灣,軍旅生活達二十四載。退伍後曾任碼頭工人、臨時工、園丁、賣牛肉麵、編輯。一九六九年應邀到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作客二年,為現代詩社、創世紀詩社成員,超現實主義重要作家,著有《夢或者黎明》《用腳思想》等詩集。


張默.png
上圖:張默


張默(1931-)

張默,本名張德中,1931年出生於安徽省無為縣孫家灣農村。幼時就讀私塾、縣立簡師與南京成美中學。1949年自南京經上海抵台,並於次年投筆從戎,加入海軍,開始學習寫詩。於1954年10月,與洛夫、瘂弦在左營發起籌組「創世紀」詩社,出版《創世紀》詩刊迄今。1957年詩作入選《中國詩選》獲得肯定,於1964年出版第一本詩集《紫的邊陲》,1971年與管管在左營合辦「水星詩刊」,培育年輕新秀詩人。有多部詩集、詩評問世,曾經主編《中華文藝》月刊,編有《中國現代詩選》、《中國現代詩論選》、《現代詩人書簡集》、《小詩選讀》、《六十年代詩選》、《小詩選讀》、《台灣青年詩選》、《新詩三百首》、《中華現代文學大系》等。曾獲國軍新文藝長詩金像獎,新聞局優良著作金鼎獎,中山文藝獎新詩獎,並獲世界藝術文化學院頒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詩作入選多部外國詩選,被譯為英、法、德、荷、比、韓、日、南斯拉夫、羅馬尼亞等國文字。張默對於推展現代詩不遺餘力,除了身為創世紀詩社的代表詩人之一,1996年為《聯合文學》月刊撰寫「詩壇鉤沉筆記」,介紹台灣五、六十年代崛起的新詩人,見證台灣現代詩的發展歷史,被譽為台灣「詩壇行動派」的代表詩人之一。


紀弦.jpg
上圖:瘂弦


瘂弦(1932-)

瘂弦,本名王慶麟(1932年-),籍貫河南南陽縣,現代詩人。1949年在湖南加入中華民國國軍,並隨之抵達台灣,1953年進入復興崗學院的影劇系,後獲分配到左營軍中廣播電台工作。與張默和洛夫創立「創世紀詩社」,發行《創世紀》詩刊,人稱詩壇「鐵三角」。曾任教於復興崗,擔任《幼獅文藝》主編,1976年赴美進修,獲威斯康辛大學東亞研究碩士,1977年起擔任台灣《聯合報》副刊主編達二十一年之久。瘂弦作品充滿超現實主義色彩,並具有音樂性,常表現出其悲憫情懷,對生命甜美之讚頌,以及現代人類生命困境之探索。


鄭愁予.jpg
上圖:鄭愁予

鄭愁予(1933-)

鄭愁予(1933年12月4日-),本名鄭文韜,祖籍直隸寧河,出生於山東濟南,為鄭成功十一代後裔,台灣現代詩詩人。紀弦創立現代詩社,鄭愁予為發起人之一。鄭愁予生於軍人家庭,幼年歷經戰亂,隨父親四處遷徙。少年時來臺,落腳新竹。省立行政專科學校(今臺北大學)畢業後,曾任職基隆港務局。後應邀赴美入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班研究,獲藝術碩士學位,先後任教於愛荷華大學、耶魯大學等校。現已退休,並返臺定居,任教於金門大學、東華大學等校,致力於推廣文學。鄭愁予十四歲開始寫詩,十六歲出版第一本詩集。他的詩歌風格可略分為前後期,前期擅長抒情詩,融古典於現代,筆觸輕靈柔美而情懷浪漫,在現代派中獨樹一幟;後期生命體悟更為深刻,風格轉為沉靜、冷肅,感性與知性兼具。曾獲國家文藝獎。著有詩集夢土上、寂寞的人坐著看花、鄭愁予詩集等。其詩作名句廣為流傳,也被改編為樂曲傳唱。


白萩.png
上圖:白萩


白萩(1937-)

白萩,本名何錦榮,臺中市人,生於日治時期昭和十二年(民國二十六年)。省立臺中商職畢業,曾經營廣告美術設計公司。在臺灣現代詩壇上,白萩是唯一與藍星詩社、現代詩社、創世紀詩社、笠詩社等四大詩社皆有深厚淵源的詩人,因此詩風多變。早期有強烈抒發自我的浪漫情調,在形式上力求突破,後期企圖以淺顯的語言表現對生命存在的思考,社會批判意識濃厚。曾獲吳三連文學獎、臺中市大墩文學獎文學貢獻獎。


林泠.png
上圖:林泠


林泠(1938-)

林泠,女,本名胡雲裳,廣東省開平縣人,民國二十七年生。高中就讀北一女中,臺灣大學化學系畢業,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博士,曾任職於美國化學界,從事藥物合成研究。現已退休,定居於美國。林泠是一位早慧的詩人,十五歲即有詩作發表於文學雜誌,大學時期完成林泠詩集裡大部分的作品,並與紀弦、鄭愁予等詩人往來,是臺灣重要女詩人之一。林泠赴美前的詩作長於抒情,婉約含蓄,節奏自然流暢,意象明白準確,並在敘述中隱含故事性。赴美後,曾在詩壇沉寂多時,後重拾詩筆,感悟愈深,關懷愈廣。著有詩集《林泠詩集》、《在植物與幽靈之間》。


楊牧.jpg
上圖:楊牧


楊牧(1940-2020)

楊牧,本名王靖獻,1940年出生於台灣花蓮,15歲就讀花蓮高中時即在《現代詩》、《創世紀》等刊物發表詩作,啟用筆名葉珊。1963年於東海大海外文系畢業,翌年赴美留學,先後獲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和柏克萊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1972年起改筆名為「楊牧」。曾任美國麻州大學、台灣大學客座教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教授。現任台灣國立東華大學中文系教授、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是台灣學府派的詩人和散文家,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兼擅翻譯和評論,2000年榮獲第四屆文學類國家文藝獎,並被譽為台灣最接近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2020年3月13日以80歲之齡病逝於台北。


夐虹.jpg
上圖:敻紅


夐紅(1940-)

敻虹,詩人,1940年出生,本名胡梅子,台灣台東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畢業,文化大學印度文化研究所碩士,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班。曾從事室內設計及插圖工作、小學及中學教師,大學講師及副教授,入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工作坊」深造,擔任美國西來大學教授,現寓居美國。


張錯.jpg
上圖:張錯


張錯(1943-)

張錯(1943年10月25日-),本名張振翱,筆名原為翱翱,直至1980年才改名為張錯。祖籍廣東惠陽,出生於葡屬澳門,詩人、學者,《星座》詩刊創辦人之一。1962年進入臺灣國立政治大學,後獲美國楊百翰大學碩士、華盛頓大學博士,南加州大學比較文學系及東亞語文學系教授。張錯詩風豪邁兼具婉約,題材多元,擅長以典故入詩,賦予詩作歷史背景和文化意涵,看似散文的句法,卻能在段落轉折間,以意象逼出意境,詩作重音樂性,常使用連接詞和轉折語,不但稀釋了詩的密度、鬆弛了詩的結構,使詩句拉長、節奏舒緩如同散文詩,加上適時的典故夾雜,給人既古典又現代的浪漫感受。 由於長年居住在異鄉,作品常有詩人漂泊的身影,曾自言:流浪有兩層意義,肉體的流浪,是追求生命經驗不同時間空間的反覆變奏。心靈的流浪,是一種內在超越,企圖在經驗歷程及自我探索中獲得領悟。


蕭蕭.png
上圖:蕭蕭


蕭蕭(1947-)

蕭蕭(1947年-),本名蕭水順,台灣作家,出生於彰化縣社頭鄉,十六歲開始接觸現代詩即投稿發表,步上詩壇。先後參加過水晶詩社、龍族詩社、後浪詩社(詩人季刊)。曾獲第一屆青年文學獎、創世紀詩社創立二十周年詩評論獎,中國青年寫作協會 30 周年優秀文學青年獎、新聞局金鼎獎等。先後畢業於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曾任教於彰化中州工專、達德商職、台北再興中學、景美女中、北一女中、南山中學,任中學教職三十二年。歷任「台灣詩學」季刊主編教師、東吳大學兼任講師、明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中文系教授兼主任、國學所講座教授、人文學院院長,2017年7月從明道大學退休。著有詩集《凝神》、《後更年期的白色憂傷》、《雲水依依──蕭蕭茶詩集》、《月白風清──蕭蕭禪詩選》,詩評論集《現代詩學》、《臺灣新詩美學》、《現代新詩美學》、《後現代新詩美學》等。


向陽.png
上圖:向陽


向陽(1955-)

向陽,1955年生於台灣南投縣鹿谷鄉,本名林淇瀁 ,詩人,散文作家,兒童文學及文化評論家,政治評論媒體人,涉及領域寬廣,有多重身分。畢業於中國文化學院東方語文學系日文組,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曾任《時報周刊》主編、《大自然》雜誌總編輯、《自立晚報》藝文組主任兼副刊主編,在出版媒體界長達十四年,轉入學術領域後,先後任教於靜宜大學、真理大學、政治大學、輔仁大學、東華大學、中興大學、台北教育大學,教授新聞學及台灣文學,曾獲吳濁流新詩獎、時報文學獎敘事詩優等獎、國家文藝獎等獎項。


祖古.png


【資料整理】
本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