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jpeg


題解

本章寫能實行仁政、不好殺人之君,則天下人歸之,如久旱逢甘霖,無人能阻止人民前來歸附,則必定天下。

原文無標題,標題為編者另加。


孟子.jpg


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孟子見梁襄王。出,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吾對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孰能與之?』「對曰:『天下莫不與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苗渤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禦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誠如是也,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禦之?』」


【文章出處】
《孟子》
梁惠王上
原作者:孟軻


雨後春筍.jpg
上圖:雨後春筍


註釋翻譯


孟子見梁襄王(梁惠王之子)。出,語(告訴)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
譯文:
孟子見了梁惠王,出來以後,告訴人說:「遠看不像個國君,到了他跟前也看不出威嚴的樣子。

(同「猝」,突然)然問曰:『天下惡乎定?』
譯文:
他突然問我:『天下要怎樣才能安定?』 

吾對曰:『定于一(大一統)。』
譯文:
我回答說:『要統一才會安定。』

『孰(誰)能一(統一)之?』
譯文:
「他又問:『誰能統一天下呢?』

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統一)之。』
譯文:
我又答:『不喜歡殺人的國君能統一天下。』

『孰(誰)能與(跟從,歸順)之?』
譯文:
他又問:『誰願意跟隨不喜歡殺人的國君呢?』

對曰:『天下莫不與(跟從,歸順)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
譯文:
我又答:『天下的人沒有不願意跟隨他的。大王知道禾苗的情況嗎?當七八月間天旱的時候,禾苗就乾枯了。

天油然(雲盛貌)作雲,沛然(雨盛貌)下雨,則苗渤然(蓬勃興起)興之矣。其如是,孰能禦(抵擋)之?
譯文:
一旦天上烏雲密布,嘩啦嘩啦下起大雨來,禾苗便會蓬勃生長起來。這樣的情況,誰能夠阻擋的住呢?

今夫天下之人牧(國君),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延頸)而望之矣。
譯文:
如今各國的國君,沒有一個不喜歡殺人的。如果有一個不喜歡殺人的國君,那麼,天下的老百姓都會伸長脖子期待著他來解救了。

誠如是(此)也,民歸之,由(同「猶」,好像)水之就下,沛然誰能禦之?』」
譯文:
真像這樣,老百姓歸服他,就像雨水向下奔流一樣,嘩啦嘩啦降下甘霖,誰能阻擋的住(人民來歸附)呢?」


發芽.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