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png

題解

本則寓言出自二十五史(正史)中的《宋書.袁粲傳》,題目為編者擬訂。史書中的袁粲,以操守見稱,原名袁愍孫,因仰慕荀粲其人,改名袁粲。身居宰輔,為朝廷顧命大臣之一,後為國殉節。本則寓言史書中袁粲自謂,故事結束後,袁粲又以「我既不狂,難以獨立,比亦欲試飲此水。」(我雖然不瘋,但也難以獨自支持,最近我也想去喝這狂泉的水了)作結,可見連故事史書主角最後也很難抵抗環境持潮流,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堅持。

一個人活在世上,如果不從俗隨眾,往往就會被打上「瘋子」「狂人」「異端」的烙印,甚至被排擠到社會的邊緣,受盡種種精神折磨。 因此,像屈原那種「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韓愈不顧流俗「抗顏為師」哥白尼勇於提出「地動說」向天主教會反抗,這種扛起道德勇氣、堅持真理、走出同溫層的人,走出自己一條與眾不同的路,非常不容易。

這則寓言最有意思的是,在瘋子的眼中,只有自己最清醒,而別人才是瘋子(原文是:「
國人既并狂,反謂國主之不狂為狂」)。然而,世間究竟誰是清醒?誰才是瘋子?這是本則寓言留給世人一個應該省思的問題。


山泉.png
想像示意圖

狂泉之水

昔有一國,國中一水,號曰「狂泉」。國人飲此水,無不狂。唯國君穿井而汲,獨得無恙。國人既并狂,反謂國主之不狂為狂。於是聚謀,共執國主,療其狂疾,火艾、針、藥,莫不畢具。國主不任其苦,於是到泉所,酌水飲之。飲畢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眾乃歡然。

【文章出處】
《宋書》
〈袁粲傳〉
原作者:沈約


宋書.png
上圖:二十五史之宋書

章句翻譯

昔有一國,國中一水,號曰「狂泉」。國人飲此水,無不狂。唯國君穿井(鑿井)而汲(汲水),獨得無恙。
譯文:
從前有一個國家,國中有一口泉水,名叫「狂泉」。國中之人喝了這泉水之後,沒有不發狂的。只有國君因為喝的是井水,所以獨自免於瘋狂。


國人既(既然)並狂,反(反而)謂國主之不狂為狂。於是聚謀,共執(抓住)國主,療其狂疾,火艾、針、藥,莫不畢具。
譯文:
全國人民既然都瘋了,反而認為沒有發瘋的國君才是瘋子。於是眾人互相商量,一起抓住國君,想要治療他的瘋病,就用艾灸、用針插(針灸)、灌藥,各種方法都出籠了。


國主不任(承受)其苦,於是到泉所,酌水飲之。飲畢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眾乃歡然。
譯文:
國君受不了這種痛苦,於是也跑到狂泉所在地舀水來喝。喝完以後,國君也跟著發瘋。全國的君臣百姓都一樣瘋狂,於是大家都開心了。 


企鵝.png

問題:

有關本文的寓意,下列何者正確?
(A)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B)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C)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D)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E)舉世皆濁,難以獨清
答案:(E)
詳解:
(B)比喻在險惡環境仍不改變節操。
(D)比喻賢才不被重用。黃鐘,指宏大莊嚴的音律。


燈泡.png

【資料整理說明】
本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