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王爺.png
上圖:西秦王爺


西秦王爺聖誕,談傳統戲班的信仰與禁忌

每一種傳統行業都有行業神,傳統戲曲當然也不例外,戲神形成的背景和其他傳統行業神相同。當戲曲發展到成熟階段,劇團組織完備,藝人就從歷史和傳說中挖掘本行技藝的創始人或傑出者,創造出自己的祖師爺,戲神崇拜也是這樣產生。

戲神信仰有整合劇團向心力、維持劇團運作、安定演員心理、維護行業傳統及建立戲團間情誼等功能。就整合劇團向心力來說,透過共同的戲神信仰,建立共識;就維持劇團運作而言,許多劇團均選擇戲神聖誕日,決定劇團舊演員是否續約、新演員簽約等重要團務,對維繫劇團正常運作,具有積極而正面的功能;以安定演員心理而言,戲神大部份供奉於後臺,演員於演出時,出入後臺必向戲神膜拜,除充分表現對戲神的尊敬外,最大功能便是安定團員心理,並賦予演出信心;就維護行業傳統而論,供奉戲神,可藉由共同之信仰模式、祖師傳說及祭祀行為,維護、延續戲業傳統;建立戲團間情誼而言,由於戲神信仰相同,劇團間較易建立關係與情誼。

臺灣各劇種所祭拜的戲神各有不同,其中最普遍的戲神信仰是田都元帥或西秦王爺。這兩位戲神的相關傳說,雖然詳細內容有所差異,但主要母題則相類似。


田都元帥.jpg
上圖:田都元帥


田都元帥

又稱相公爺、雷元帥。據記載,雷海青於天寶年間擔任朝廷樂工,管領梨園子弟,安史之亂時,唐玄宗兵敗出走,雷海青被俘,安祿山召其入宮演奏,雷海青以筑擊安祿山,事敗被殺,死後被尊為「音樂之神」。另一說法,樂工雷海青死後,安祿山造反,唐玄宗逃奔四川,雷海青顯靈保駕,天空中浮現「田都」二字,故拜為「田都元帥」。


另外,民間傳說雷海青為私生子,母親將其棄於田埂,幸賴螃蟹吐沫餵養,乃能倖存。及長,進京赴考,一舉而為文狀元。後逢番兵進犯,因奸臣所陷,乃以文官掛武帥出征,連連敗北,被困孤城,乃派兵出城演戲,藉番兵疲憊之際趁機反擊。回京後雷海青又奉旨演戲,當時皇帝飾丑腳,雷海青因取笑皇帝而被判死罪。未至秋決,番兵又來襲,雷海青奉命將功贖罪凱旋歸來。雖立戰功,但君無戲言,乃將「雷」字去首,易「雷」字而成「田」字,雷海青即成為「田都元帥」。


西秦王爺.jpg
上圖:西秦王爺


西秦王爺

又稱郎君爺、老爺,據說即唐玄宗李隆基。玄宗在位期間,政治修明、人民安居樂業。昇平日久,朝政每下愈況,而玄宗風流文雅,醉心歌舞樂曲,並於後宮建築戲臺,稱為「梨園」,網羅天下戲曲菁英作曲排演,盛極一時。後世將「梨園」視為戲劇界之代稱乃至此始,而唐明皇為戲劇界之始祖,梨園更奉其為守護神,亦為音樂界所奉祀。至安史之亂後,玄宗讓位避秦蜀之地,因此民間乃稱其為「西秦王爺」。


延伸閱讀:

歷史上第一所國立戲曲學校----唐明皇「梨園」的由來

關公.png
上圖:關公臉譜(劇照)


戲班的規矩

傳統戲曲稱劇團為「戲班」,戲班規矩是指在戲班裡必須遵守之行為。這些規矩,在不同劇種和戲班間大致相同。

◎演員在拜師時必須準備豬腳等六種牲醴及紅包,並準備三牲酒禮祭拜戲神,在整個學藝期間必須服侍師父之生活起居,並忍受學習階段的各種辛苦,然而這些規矩在現代社會中已逐漸被打破,反而變成是老師拜託學生前來學戲,深怕傳統表演藝術無人傳承。

◎戲班於演完夜戲後大部份都睡在戲棚上,所有演員都配有就寢位置,以每頂蚊帳象徵房間,放下蚊帳即表關上房門,其他人不得擅入,若要找人,必須「叫門」,以表示尊重。

◎演員若扮演神明,必須在臉部畫一破綻,表示非正神,如扮演「關公」者,通常會點一顆痣,因據傳過去曾有「關公」附身演員的狀況。

◎扮演乞丐者,在舞臺上唱乞食調,觀眾所賞賜之金錢,必須給文武場吃紅,因後場樂師亦有功勞。

◎遇到建醮,主棚演出北管戲曲時,舞臺上清一色由男性扮演,女性一律不可上舞臺,以免觸犯神明等。

◎演出關公戲之前,飾演關公之演員須先向戲神稟告。因演員扮演神明,恐瀆褻神靈,因此要先向戲神告知,以免關公之神靈附身。

◎平時演出不可擅用「青龍偃月刀」,因「青龍偃月刀」為關公專屬兵器,一般戲碼和其他腳色,不可擅用該兵器。


京劇.jpg
上圖:關公臉譜


戲班的禁忌

禁忌是指普遍共同禁止之行為。民間藝人大都信守梨園的禁忌,但因時代轉變,也有少數禁忌被不瞭解劇團習俗的觀眾所打破;但是劇團和演員之間,大致仍然維持著相關習俗,就劇團來說,仍有重要的規範作用,戲曲的從業人員都把這些禁忌當做是生活習慣的一部份,儘量不去觸犯。傳統戲曲禁忌大致可分成不可說、不可食及不可做三類。

「不可說」的禁忌

◎不可說「蛇」:因戲班四處奔波演戲,時常住在野外,俗謂:「說曹操曹操到」、「講鬼鬼到」,擔心說「蛇」字就真的出現蛇,因此戲班提及「蛇」字必改稱為「溜」;也有戲神曾為巨蛇所困之傳說,所以不能說;另外據說演出當日若看見蛇,或有人說出「蛇」字,必有打架鬧事、道具或樂器損壞之事發生,因此藝人皆禁言「蛇」。

◎不可說「狗」:傳說「西秦王爺」因唱戲而倒嗓(失聲),某次聽到狗吠聲,因而體驗出發聲方法,藝人遂將狗塑造成人形,加以供奉,稱為「將軍爺」;另據說「金雞、玉犬」均為「田都元帥」之朋友,「田都元帥」得道之後,雞犬也隨之成為陪祀的神明,藝人為表敬意,遂將「狗」改稱「幼毛」。

◎不可說「豬肺」:因「豬肺」閩南語諧音「豬戲」,若說「豬肺」如同貶詆自己為豬等。

「不可食」的禁忌

◎不可食「毛蟹」:戲班傳說「田都元帥」原為棄嬰,被丟棄在田埂旁邊,幸賴毛蟹濡沫餵養,戲班為感念毛蟹對祖師爺救命之恩,乃禁食毛蟹。

◎不可食「豬舌」:因豬舌巨大,擔心食用後導致大舌頭(即口吃),演員演出時唱曲、唸白都會口吃故禁食。

「不可做」的禁忌

◎不可帶狗上戲臺:因狗會爭鬥,有演員不和之兆;且狗上臺也有可能破壞劇團道具,因此不可讓狗上戲臺。

◎不可攜花上戲臺:因「花」字閩南語為「混亂」之意,會影響戲劇順利演出。但現在劇團公演時,常有觀眾獻花,目前此項禁忌已被不知情的觀眾所打破。

◎不可在戲班裡吹口哨:此為供奉「西秦王爺」之劇團的禁忌,因吹口哨有如召喚狗,對「將軍爺」不敬;而且戲班認為吹口哨會「吹」掉演出機會。

◎不可踢倒鼓架:因踢倒鼓架意為「散鼓」,閩南語諧音為「散股」,表示劇團將解散。

◎不可踢戲箱:因「踢戲箱」「踢籠」,意同「散籠」,表示戲班將解散;戲箱中放置的都是劇團演出的家當,亂踢也表示對這個行業的不敬。

◎沒演出不可擊鼓:擊鼓是為演出或排練伴奏,據說無故任意擊鼓,將會對劇團不利,此項禁忌是表示「動鼓樂」之隆重性不可兒戲。

◎不可躺於戲箱上:因躺於戲箱上,閩南語音為「倒籠」,指戲班將倒閉;同時躺在戲箱上,也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

◎女性不可坐在放置頭盔之戲箱上:因民間認為女性「不潔」,若女性坐於放置頭盔之戲箱上,將使劇團遭到霉運。以現代眼光來看,這是充滿性別歧視的看法,但傳統劇團就是流傳著這種習俗。

◎頭手鼓座椅不可擅坐:因「頭手鼓」是後場指揮,為表示對後場指揮的尊重,其座位不可擅坐。

◎單皮鼓未敲打之前,其他樂器不得演奏:此項禁忌表示「單皮鼓」在劇團後場中具有領導的地位。

◎演出時藝人不接受請主邀宴:對藝人而言,聲音的保養極為重要,舉凡辛辣及燥熱食物均須避免,若接受宴請則不便指定菜餚,因此劇團不接受請主之宴請。

◎戴加冠面具者不得講話:因演員戴上加冠面具即代表「天官」,當然不可任意說話。

◎不可玩戲班裡的道具娃娃:戲班將道具娃娃稱為「太子爺」
(編按:京劇稱之為喜神),具神聖性,不得任意玩弄。

以上三大類禁忌,若不慎觸犯,必須祭拜戲神、焚燒金紙,並且鳴放鞭炮,藉以解除觸犯禁忌可能帶來的危機。其實禁忌的形成,主要是劇團演出型態和生活經驗有關,雖然不見得科學,但是對於從事傳統戲曲行業的人來說,遵守禁忌真的具有安定心理的作用。


京劇.png


【文章出處】
《民俗亂彈》
〈西秦王爺聖誕,談傳統戲班的信仰與禁忌〉
2016-07-26
網址:

http://think.folklore.tw/posts/1179
作者:林茂賢
【作者簡介】
林茂賢,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副教授,靜宜大學臺台灣文學系兼任副教授,文化部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中央層級審議委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