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鋤.jpg

歸去來辭.png


題解

本文選自《靖節先生集》,屬辭賦類。原題為〈歸去來〉,因文選列於「辭」類,後人往往稱其為〈歸去來辭〉。

陶淵明任彭澤縣令,居官八十餘天,因深覺官場醜陋,不滿政治黑暗,欲辭官歸隱;本文係作者辭官時所作,在明志抒感之外,也表達出個人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及樂天安命的志願。

全文前為序,敘述家貧出仕及辭官歸隱的原因、經過;正文部分,則分四段,首段申明自己辭官歸田的決心,次段設想自己歸家後的情狀,第三段寫歸隱後的田園生活情趣,末段抒發自己對宇宙人生的感懷。全文語言質樸,真情可感,不論文學形式或思想內涵,都有很深的感染力。


竹林.jpg

茅屋.png
想像示意圖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於小邑。於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於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


歸去來兮圖.jpg
上圖:歸去來兮圖


歸去來辭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搖搖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童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罇。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乎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羨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文章出處】
《靖節先生集》
歸去來辭并序
原作者:陶淵明


蘇軾歸去來兮辭.png
上圖:宋.蘇軾.書歸去來兮辭(局部)
蘇軾歸去來兮辭.png
上圖:宋.蘇軾.書歸去來兮辭(局部)


註釋翻譯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年幼的孩童)盈室,瓶(米缸)無儲粟,生生所資(維持生活所需的來源),未見其術(辦法)。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職官名),脫然有懷,求之靡(無)途。
譯文:
我的家境貧困,耕種的糧食不夠供應自家的生活。年幼的孩子滿屋,米缸裡沒有存糧,維持生活所需的來源,一直未見辦法。親戚朋友大多勸我出去做個小官,我也開始產生這種念頭,但想求個一官半職卻沒有門路。


(正好)有四方之事(四處尋訪人才),諸侯(地方長官)以惠愛(施恩德,此指提拔人才)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於小邑。
譯文:
正好有個在上位者四處求才,各地州郡長官都以施恩憐才作為德政,叔父因為看到我生活貧苦,推薦我擔任小城的官吏,我才得以見用。

於時風波未靜,心憚(音ㄉㄢˋ,畏懼)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
譯文:
當時戰亂還沒平息,我內心害怕赴遠地的差事。彭澤縣離家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穫的糧食足夠用來釀酒,因此我就前往求取這個職位了。

及少日,眷然(思慕留戀)有歸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為求樹立高尚名聲,言行超越常情)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
譯文:
過沒幾天,深深地興起返鄉的念頭。為什麼呢?我的天性本來就這樣,不是矯情或刻意造成的;挨餓受凍雖然急迫,但違背自己更是痛苦。雖然曾經跟隨人做事,都是為了生活所驅使。

於是悵然(憂思失意的樣子)慷慨(心情激動的樣子),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收拾行裝)宵逝(連夜離去)。尋(不久)程氏妹喪於武昌,情在駿奔(急走。此指趕赴奔喪),自免去職。
譯文:
如今憂思失意,心情激動,深感愧對平生的志願。且盼望著再過一個秋收,就收拾行裝,連夜離去。不久,嫁給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藉著趕赴奔喪的情分上,得以棄官去職。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
譯文:
從仲秋八月到冬天,任官八十多天。我就針對這件事抒發內心感受,寫作這篇〈歸去來兮〉辭。時間是乙巳年十一月。


荷鋤.jpg


正文

(一)第一段:申明自己辭官歸田的決心、理由和心情。

歸去(回去吧!來、兮,皆助詞,無義),田園將蕪,胡(為什麼)不歸?
譯文:
回家去吧!田園將要荒蕪了,為什麼還不回去呢?


既自以(使)心為(被)(形體)(役使),奚(為什麼)惆悵(失意悲傷)而獨悲?
譯文:
既然知道做官讓自己的心志受形體奴役,為什麼還感到惆悵失意而獨自悲傷呢?


悟已往之不(挽回),知來者之可追。
譯文:
我覺悟到過去的已不能挽回(此指出仕是錯誤的決定,已不能挽回),知道即將來臨的還可以追求。


實迷途(大概)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譯文:
走入迷途大概還不算太遠,發覺到現在才是對的,以前是錯了。


荷鋤.jpg


(二)第二段:設想自己歸家及歸家後的情狀。

舟搖搖(搖動的樣子)以輕颺(音ㄧㄤˊ,通「揚」,高飛),風飄飄而吹衣。
譯文:
乘著船搖晃地向遠方輕快前進,清風陣陣飄來,吹拂著我的衣襟。


問征夫(遠行的旅人)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天剛亮的樣子)
譯文:
我向旅人詢問前面的路程,只恨清晨的天色這麼微弱。


乃瞻衡宇(屋舍),載(又)欣載(又)奔。
譯文:
看到家門,我歡欣興奮地跑上前去。


童僕歡迎,稚子候門。
譯文:
僮僕們高興地迎接我,孩子們在門口等候著。


三徑(《文選》李善注引《三輔決錄》載,漢.蔣詡辭官不仕,歸隱於杜陵,閉門不出,舍中竹下三徑,只有羊仲與求仲出入。後以三徑比喻隱士居處、隱居生活(快要)荒,松菊猶存。
譯文:
園中小路快要荒蕪了,松樹和菊花依然生長著。

攜幼入室,有酒盈罇(同「樽」,酒器)
譯文:
帶著孩子們走進屋內,罈子裡已裝滿了酒。

(拿)壺觴(酒杯)以自酌(斟酒),眄(音ㄇㄧㄢˇ,斜視,此指不經意看)庭柯(樹枝)以怡顏。
譯文:
我拿起酒杯自己喝起酒來,不經意地看著庭院裡的樹木,感到非常愉快。

倚南窗以寄(寄託)傲,審(知道)容膝(僅能容下雙膝,極言地方狹小)之易安。
譯文:
靠著南窗寄託我高傲的情懷,深知這僅可容膝的狹小居處,才是最舒適安穩的。

園日(每天)(至,漫步)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
譯文:
每天漫步田園已成為一大樂趣,屋子雖設有大門,卻經常關著。

(拄著)扶老(手杖)以流憩(到處遊玩或休息),時矯首(抬頭)而遐觀(遠眺)
譯文:
拄著手杖隨處行走遊息,時常抬頭眺望遠方景物。

雲無心以出岫(音ㄒㄧㄡˋ,山谷),鳥倦飛而知還。
譯文:
白雲無心飄出山谷,群鳥飛累了也知道返回巢窩。

(日光)翳翳(光線暗淡、隱約不明的樣子)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徘徊留連)
譯文:
日光漸暗即將下山,我撫著孤松,流連徘徊不忍離開。


荷鋤.jpg


(三)第三段:寫歸隱田園後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趣。

歸去來兮,請息交(停止與人交往)。此)以絕游(斷絕昔日舊遊)
譯文:
回家去吧!讓我停止與人交往,斷絕昔日舊遊(指摒絕所有交遊,不問世事)。


世與我而相違(互相違背,指自己與世俗不合),復駕(駕車)(語助詞,無義)兮焉求(此指出門尋求功名富貴)
譯文:
世俗和我既相違背,又何必再出門尋求功名富貴呢?


悅親戚之情話(真心話),樂琴書以消憂。
譯文:
倒不如愉悅地聽聽親戚們的知心話,快樂地彈琴讀書來消解憂愁。


農人告余以春及(到來),將有事(農事)乎西疇(音ㄔㄡˊ,田地)
譯文:
農人們告訴我春天到了,將要到西邊的田地去耕種。


或命(差遣,此指駕駛)巾車(設有帷幔的車子),或棹(音ㄓㄠˋ,同「櫂」,划船)孤舟。
譯文:
有時駕著裝有帷幕的車子,有時划著小船。


既窈窕(深遠的樣子)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
譯文:
摸索出幽深的山谷後,又行經高低不平的山丘。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譯文:
樹木蓬勃地生長,泉水慢慢地開始流動。


羨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停歇、終止)
譯文:
真羨慕萬物都能適應時節生長,感嘆自己的生命即將邁向終點。


荷鋤.jpg


(四)第四段:抒發自己對宇宙人生的感懷及自己樂天安命的志願。

已矣乎(算了吧)!寓(寄託)(形體)(天地四方)內復幾時?曷(何)不委心任去留(進退出處的取捨)?胡(何)為遑遑(心神不定的樣子)欲何之(往)
譯文:
算了吧!形體寄託在天地間還有多久呢?為什麼不順著自己的心意,來取捨去留?為什麼這樣心神不定,到底要何去何從呢?

富貴非吾願,帝鄉(仙界)不可期。
譯文:
富貴榮華不是我心所願,神仙世界也不可期待。

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樹立在旁)杖而耘耔(音ㄗˇ,泛指耕種)
譯文:
趁著大好時光獨自閒遊,有時樹立著手杖除草培苗。

登東皋(音ㄍㄠ,高崗)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
譯文:
有時登上東邊高崗放聲長嘯,或是面對清澈的水流吟詩。

(姑且、暫且)乘化(順隨自然運轉變化)以歸盡(死亡),樂夫天命復奚(何)疑?
譯文:
姑且隨順自然造化走向人生盡頭吧,快樂地順從天命安排,還懷疑什麼呢?


荷鋤.jpg


賞析

處於魏 晉時期的陶淵明,不僅在文學藝術的表現上為人所稱道,其高潔的人品節操,更為後世推崇。歸去來辭是陶淵明的名篇之一,文中記錄了作者辭官退隱時的思想活動,對進退出處的選擇,陶氏毅然決定回歸恬淡真實的田園生活,追求精神世界的安適寧靜,出以沖淡自然的感懷之語,呈現質樸真純之美,尤其文中諸多經典名句,如「歸去來兮,田園將蕪」、「來者可追」、「今是昨非」等,至今仍影響著我們的文化生活。

總括來說,本文具以下特色:

一、從內容上說,以真摯情語反映具體之思。文中不斷使用語氣詞及問句, 如「 歸去來兮…… 胡不歸」 、「 已矣乎!……曷不……?胡為遑遑欲何之?」透顯心情,將久積胸中的思慮宣寫出來,再三追問,反複辨證,真實地傳達出自己「心為形役」的悔恨。

二、從手法上說,抒情與敘事交融,情味景致並出。作者以白描的手法,平實寫出他的田園生活,不論是「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的散步觀覽;或「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乎西疇」、「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的農耕生活;寫來都生動可感,寄抒情於敘事當中,儼然一幅美麗的鄉間圖景。

三、從形式上說,繼承小賦傳統,富節奏韻律。全篇多對偶、排比句,偶數句皆押韻,抑揚頓挫,饒富音樂節奏,在整齊的句式中,另插入若干短句,精心形塑韻律感,可說繼承了漢 魏以來,抒情小賦的傳統,增添作品的感染力。

歐陽脩評論本文說,「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辭而已」,可見其推崇備至。然而,對照陶淵明全數作品來說,陶淵明對後世的影響,又豈僅是一、二篇文章所能概括?


荷鋤.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