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png


題解

北宋神宗熙寧年間,擔任宰相的王安石發動新政改革,史稱「熙寧變法」或「王安石變法」,是中國歷史上一次著名的變法改革。王安石的基本思想根植於不盲從一定的權威、不信奉一成不變的教條,進行改革時對現實有清醒的認識,以及精確的技術與計算,希望將「財政稅收大規模的商業化」。然而熙寧變法引起朝廷內部革新派與保守派之間的激烈衝突,史稱「新舊黨爭」,最終在各種原因阻撓下,王安石所實施的變法基本失敗。


本詩藉歌詠孟子,流露作者王安石的孤寂、無奈,也流露出自身理想、信念、行事、人格不被了解、缺少知音的感慨。(編按:本詩為100年學測國文考題)

延伸閱讀

恨無知音賞----95學測國文考題(王安石詩)


孟子.png
上圖:孟子


詠孟子

沉魄浮魂不可招,遺編一讀想風標。
何妨舉世嫌迂濶,故有斯人慰寂寥。


【作品出處】
《臨川集》
詠孟子
原作者:王安石


王安石.jpg
上圖:王安石


註釋翻譯

沉魄浮魂(指孟子的魂魄)不可招(招魂)
譯文:
雖然你(孟子)的魄魂早已遠逝,難以招回,

遺編(遺留的書冊)一讀想風(風範)(指標)
譯文:
但從你的遺留下的書冊,我仍能想見你的理想及風範。

何妨舉世嫌迂濶(固執)
譯文:
就算天下人都罵我(王安石)固執,不近情理,又有何妨?

故有斯人(這個人)慰寂寥(寂寞)
譯文:
因為這世界上必定有如你這樣的理想主義者,讓我在孤單寂寞中,得到極大的安慰。


空位.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