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png

題解

本文為古代知名寓言,為成語「三人成虎」或「三人市虎」典故出處,比喻謠言了掩蓋事實真相

戰國時代,國與國之間有時互相攻伐,有時又因彼此有共同利益而互相結盟,但因為彼此都不大信任對方,為了使雙方能真正遵守信約,結約的兩國通常會將皇族中人交給對方作為抵押的人質。


此故事同時出現於《韓非子.內儲說上》、《戰國策.魏策》、《新序.雜事一》,內容所記略同,通過龐恭(一作龐蔥)與魏王的對話,說明一個道理:即使漏洞百出的謊話,一旦多次重複,最終就會被人相信,因此人若無法懂得獨利思考,往往會因為傳說的人一多就信以為真。

延伸閱讀

戰國策權謀分析:顛覆你對「三人成虎」的認知,權力信任才是核心

虎.jpg

三人成虎

龐恭與太子質於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龐恭曰:「夫市之無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之去魏也遠於市,議臣者過於三人,願王察之。」龐恭從邯鄲反,竟不得見。

【文章出處】
韓非子
內儲說上

虎.png

章句翻譯

龐恭與太子質(作人質)於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龐恭曰:「夫市之無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之去(距離)魏也遠於(比)市,議臣者過於三人,願王察(詳審,辨別是非)之。」龐恭從邯鄲反(返回),竟(終於)不得見。
譯文:
魏國大臣龐恭要陪同太子去趙國邯鄲做人質,(他擔心走後朝廷上的小人會乘機造謠中傷他,所以臨走前)向魏王進言。他打了一個比方問魏王說:
如果有人告訴他集市上有老虎,他信不信?魏王說:一個人這樣說他不會相信,但兩個人也這樣說他便會有點懷疑,若是有三個人這樣說,他就會相信了。於是龐恭立即指出:集市上不可能有老虎,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現在我將要遠離魏國,由趙國都城邯鄲到魏國都城大梁的距離,遠過朝廷到集市的距離,背後誹謗我的小人肯定不止三個,希望魏王能夠明察。龐恭離開魏國之後,魏王當時說自己會辨別是非,但後來果然相信了小人的讒言。太子充當人質期滿回國,龐恭未能再獲得魏王的召見。

三人成虎.jpg

其他類似作品

(一)


龐蔥與太子質於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龐蔥曰:「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距離)大梁也遠於(比)市,而議臣者過於三人矣。願王察(詳審,辨別是非)之矣。」王曰:「寡人自為知(自己會了解,猶言不會輕信人言。」於是辭行,而讒言先至。後太子罷質(停止作為人質),果不得見。
【文章出處】
戰國策
魏策
說明:
故事中魏王三次答話,由開始不信而說「否」,到將信將疑而說「疑之」,到最終深信不疑而答「信之」,一步一步寫出他對謊言態度的逐漸動搖,文學技巧已比
韓非子.內儲說上》更強。

(二)

魏龐恭與太子質(作人質)於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來言市中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曰:「二人言,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曰:「三人言,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矣。」龐恭曰:「夫市之無虎明矣,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距離)魏遠於(比)市,議臣者過三人,願王察之也。」魏王曰:「寡人知之矣。」及龐恭自邯鄲反(返),讒口果至,遂不得見。
【文章出處】
新序
雜事一
說明:
同上。


三人成虎.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