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孤兒.png
 

這個婦孺皆知的趙國故事,其實是一場淒美的杜撰演繹。「趙氏孤兒」的真相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剖解看看......

歷史上關於趙氏孤兒的記載有《左傳》和《史記》兩個版本,差距頗大。

先來看看大家熟知的《史記》版:

《史記》版:

趙盾死後,趙朔襲職輔佐晉景公,屠岸賈準備發動對趙氏的攻擊,大將韓厥讓趙朔逃亡,趙朔不肯,屠岸賈不經晉景公允許便帶著軍隊圍攻趙朔居住的下宮,殺死了趙朔和他的幾個叔叔(趙同、趙括、趙嬰齊等),並且盡滅其族。而這場大災難中,只有三個人僥倖活了下來:趙朔的夫人,趙朔的門客公孫杵臼和趙朔的好友程嬰。

趙朔妻在晉宮中躲了幾個月後,生下了一個男嬰。屠岸賈很快知道了這個消息,便向宮中索要這個孩子。程嬰得知此事趕快找來公孫杵臼商議。公孫杵臼突然對程嬰發問:「撫育這孤兒成人與死,兩者哪件難?」程嬰回答說:「死容易,撫育孤兒難。」公孫杵臼堅定地說:「那請你承擔難的那件事,我去承擔容易的,讓我先死去吧。」二人找了一個嬰兒,將其穿上趙氏孤兒的衣服……一切安排妥當後,程嬰向參與這次殺戮的將軍告密,將軍們殺死了公孫杵臼和這個可憐的嬰兒。諸將以為趙氏孤兒已死,皆喜,趙氏孤兒就這樣被留存了下來,被程嬰藏匿在了山中,這個孩子就是日後的趙武。晉景公十五年,晉景公突然病了,韓厥把一切實情和盤托出。不久趙武率軍攻打了屠岸賈,屠岸賈就此被滅了族。趙武成人後,程嬰辭去公職自殺了。

《左傳》版:

公元前587年,趙朔死了,他的妻子趙莊姬就和趙盾的異母兄弟趙嬰齊出現私情。在春秋時這種亂倫的事情並不少見,但是趙家人大部分都是比較看不慣這種事的。趙朔的另兩個叔叔趙括和趙同看不下去了,便把趙嬰齊放逐到了齊國。趙嬰齊臨走時說:「有我在,欒書雖執政,也不敢對趙氏家族怎樣,我一走,只怕就麻煩了。」此事氣壞了趙莊姬,她也是被憤怒沖昏了頭腦,把帳都算在了趙氏的頭上,她聯合了對趙氏有積怨的欒氏、郤氏,共同對付趙氏。

幾股勢力在晉景公面前輪番誣陷趙同和趙括要謀反。晉景公信以為真,殺死了趙同、趙括。殺了人,趙莊姬才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殺了趙同和趙括,趙家可就剩下自己的兒子趙武了,而此時欒氏、郤氏力量壯大起來了。這不是自己一頓忙乎給別人做了嫁衣嗎?於是趙莊姬把趙武帶到了晉國的王宮之中,保護了起來,以免受到欒氏、郤氏的殺害。晉景公殺死趙同兄弟後,就想把趙氏的土地賞給祁奚家族。而此時,終於有為趙氏家族說話的人了。晉國執政大夫韓厥說:「趙氏家族的趙衰、趙盾、趙朔都對國家有大功,卻沒有了後代,也失去了土地,這樣讓後來的人會怎麼想呢?還怎麼願意為國家盡忠?」這一句話,挽救了趙氏,也最終成就了戰國時代。趙氏的土地被留下了,後來又封還給了趙武,趙氏家族才得以復興。

兩個版本差異很大,究竟那一版更貼近現實呢?我們來逐一分析:

第一、屠岸賈其人是否存在?

《史記》版「趙氏孤兒」中,屠岸賈是發揮了十分重要的反面作用,絕對的主流人物,然據《趙世家》,屠岸賈於晉靈公時得寵,景公時任司寇。從他敢於不請而擅誅趙族,且不受責罰的情況來看,似應是專擅國政的權臣。但《晉世家》靈公、成公、景公時期的全部記載卻對他不置一詞,且《春秋左傳》也從未提及他,更不要說他率領諸將討趙氏了。據《左傳》及《晉世家》,至少在晉景公十七年之前,晉國勢力較大的卿大夫是欒氏、韓氏、郤氏、趙氏。如若屠岸賈處權臣重位,《左傳》及《晉世家》不應遺漏如此,至少在記述晉國的一些重大事件中應有所披露。所以「趙氏孤兒」的主謀盡然在歷史上「消失」了?

第二,導致趙氏族誅的直接原因。

前引《左傳》:「趙莊姬為趙嬰之亡故,譖之於晉侯,曰:『原、屏將為亂』。欒、郤為征。六月,晉討趙同、趙括。」《國語.晉語六》記韓厥語亦稱:「昔吾畜於趙氏,趙孟姬之讒,吾能違兵」。(《左傳》魯成公十七年所載韓厥語,《國語·晉語九》所載智伯語同。)按趙莊姬為晉成公女,趙朔妻。(《史記》卷四三《趙世家》、《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趙嬰通於趙莊姬」,這是夫叔與侄媳通姦,屬於亂倫行為,因此,趙嬰齊遭其二兄的放逐並致死;趙莊姬誣告趙同、趙括謀亂是對流放趙嬰齊的報復,這是趙氏滅族的起因,而以欒氏為首的諸卿反對勢力的傾軋,則是致命趙族的重要因素。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前550)也說:「趙氏以原、屏之難怨欒氏。」這都表明在晉國內部趙氏與欒氏不僅存在矛盾,而且早已尖銳化、表面化,大有一觸即發之勢。當趙莊姬向晉景公誣告趙同、趙括之後,欒氏、郤氏便趁機出面為趙莊姬作證,於是促成了晉景公對趙同、趙括家族的誅殺。

最後,趙氏真的被滅族了麼?

《春秋》、《左傳》、《晉世家》、《國語》等,均言晉景公誅殺的對象是趙同、趙括。《左傳》又記趙嬰齊死於此前的魯成公五年(前586)。趙朔死於何時?史無明文。但他見於史籍的活動,有年代可考的是晉景公三年(前597),即「趙朔將下軍,欒書佐之」(《左傳》魯宣公十二年、《史記》卷三九《晉世家》、《史記》卷四三《趙世家》。)。而至景公十一年(前589)又為「欒書將下軍,韓厥為司馬,以救魯衛」 (《左傳》魯成公二年、《史記》卷三九《晉世家》)。楊柏峻注曰:「此時趙朔或已死,故以當時下軍佐欒書升任。」另,《左傳》魯成公四年(晉景公十三年,前587)記有趙嬰齊與趙莊姬私通一事,並且次年趙同、趙括為此事制裁趙嬰齊時,未見趙朔出面,何況《左傳》又稱朔妻為「趙莊姬」,「莊」即為趙朔諡,均證趙朔此前已死。(楊伯峻《春秋左傳注》魯成公四年。)總之,趙朔死於趙同、趙括被殺之前,屬於正常死亡。故趙朔、趙同等叔侄四人不可能死於同一時間。既然他們四人並非同時而死,趙朔之子趙武又安然無恙,就進一步說明,所謂趙氏族誅,實際上是指趙同、趙括兩個支族的被殺。

由此可見,「趙氏孤兒」遠遠沒有《史記》記錄的那麼簡單淒美,而是醜陋的權利爭奪下的後遺症。除上述分析之外,細讀《趙世家》,還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即對趙簡子以前趙氏先祖中衍至簡子之父趙景叔,出現的名字起碼涉及有二十多代,但這段先祖史所記的總字數只有二千多,而趙氏族誅一事則占了一半的篇幅。趙朔之前和之後,敘述都非常簡單,而唯獨這個事件的故事性極強,整個事件的過程、人物的對話詳細而生動,這也不能不使人懷疑它的真實性。當然,如此生動的描述離不開司馬遷的如椽妙筆,但這決不是司馬遷的憑空臆造,顯然是對趙氏後代有關這段歷史傳說的剪裁加工。

其實「趙氏孤兒」的這段歷史,也正好告訴我們歷史的殘酷性,它是由血和淚澆築而成的,但是由於歷史的編纂都是後世修前史,難免受到當權派的利益驅使,所以過度美化或者醜化一段事實也在情理中。孟子曰:「盡信書不如無書!」以史為鑑,獨立思考,才是我們今天觀古人之事的所得之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