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燈.jpg


題解

本文選自《白氏長慶集》,白居易(772-846年)作,屬於應用文書信類、抒情文。

白居易、元稹(779年-831年)二人以文會友,縱論詩文,共同提倡新樂府運動,並稱「元白」。中唐憲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貶為江州(今九江潯陽)司馬;同年,元稹由江陵改授通州(今四川達縣)司馬。兩年後,元和十二年四月十日夜,白居易因思念好友元稹,於廬山的草堂山窗下,寫下這篇情深意摯〈與元微之書〉。不再縱論詩文,而兩人友情之流露,益顯其深摯。而白氏居遷謫困境,卻能三「泰」寬解友人鬱悶之苦,以天倫團聚之樂、生活自給自足、草堂景色優美等三泰,做為全文的主體,若慰知己:自己雖然被貶江州,身處遠離京師的化外之地,仍能每天怡然自得生活。唯獨「平生故人,去我萬里」,無法與好友時相聚首,因此以「籠鳥檻猿俱未死,人間相見是何年」表達由衷的懷想之情,眷眷情懷,躍然於紙。

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二十四歲的元稹與大他八歲的白居易同登書判拔萃科,並入秘書省任校書郎,從此二人成為生死不渝的好友。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四月,元稹和白居易再度同登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元白同及第,登第者十八人,二人同時旗幟鮮明支持監察御史裴度對朝中權貴的抨擊,從而引起憲宗的注意,很快受到召見。元稹奉職勤懇,但因鋒芒太露,觸犯權貴,反引起宰臣不滿,被貶為河南縣尉。白居易罷校書郎,亦出為縣尉。

此時,元稹母親去世,悲痛不已,在家守孝三年。元和四年春(809年),元稹奉命出使劍南東川。初登官場,意氣風發,遂大膽劾奏不法官吏,平反許多冤案,此舉觸犯朝中官僚階層及藩鎮集團的利益,很快他們找到機會將元稹外遣,意在將他排擠閒置。元和四年(809年),正值仕途受挫時,元稹妻子韋叢盛年而逝,韋叢之死對元稹打擊很大,使他常常夜不能寐。由於難遣傷痛,元稹寫下有名的悼亡詩──〈遣悲懷三首〉。元和五年(810年),元稹因彈奏開國重臣房玄齡之子河南尹房式不法,被召回罰俸。後來唐憲宗便以「元稹輕樹威,失憲臣體」為由,貶元稹為江陵府士曹參軍。元稹因不為朝廷所容,從此開始他困頓州郡十餘年的貶謫生活。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正月,三十七歲的元稹一度奉詔回朝,本春風得意回來,以為起用有望。途經藍橋驛,題詩留贈命運相似的友人劉禹錫、柳宗元。抵京後與白居易詩酒唱和,意氣風發,元稹收集詩友作品,擬編為《元白還往詩集》,但書稿未成,卻突然與劉禹錫、柳宗元一同被放逐遠地。元和十年(815年)三月,元稹一身騎馬出任通州司馬,他患上瘧疾幾乎死去,潦倒困苦中,詩人只能以詩述懷,以相慰藉。

至於白居易,元和六年(811年)四月,因母親去世,丁憂居渭村,他的愛女金鑾子也在這一年夭折。居渭村三年多,白居易又貧又病,好友元稹常分俸濟其困難。元和九年(814年)秋八月,白居易入朝,拜太子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年)六月,上疏請捕刺殺宰相武元衡之賊,為宰相張弘靖、韋貫之所惡,加以權豪貴近及掌軍權之宦官,素為白居易詩中所譏刺揭露之輩,復誣言居易母看花墜井死,而作「賞花」及「新井詩」,有傷名教,遂貶為江州刺史。中書舍人王涯復上言:「所犯狀跡,不宜治郡。」乃追詔改授江州司馬。後驗此詩是隔官不同時所作,無看花墜井事。後奏除河南尹、刑部侍郎事。自此以後,居易避禍遠嫌,居官常引病自免,不復諤諤直言。


白居易.png
上圖:老年白居易


與元微之書

四月十日夜,樂天白:

微之,微之,不見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書欲二年矣。人生幾何,離闊如此!況以膠漆之心,置於胡越之身,進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牽攣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實為之,謂之奈何

初到潯陽時,有熊孺登來,得足下前年病甚時一札,上報疾狀,次敘病心,終論平生交分。且云:「危惙之際,不暇及他,惟收數帙文章,封題其上,曰:『他日送達白二十二郎,便請以代書。』」悲哉!微之於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聞僕左降,云:「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闇風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聞,況僕心哉!至今每吟,猶惻惻耳。且置是事,略敘近懷。

自到九江,已涉三載,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無恙。長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諸院孤小弟妺六、七人,提挈同來。昔所牽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煖飢飽。此一泰也。

江州風候稍涼,地少瘴癘,乃至虵虺蚊蚋,雖有甚稀。湓魚頗肥,江酒極美,其餘食物,多類北地。僕門內之口雖不少,司馬之俸雖不多,量入儉用,亦可自給,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

去年秋始遊廬山,到東、西二林間香鑪峰下,見雲水泉石,勝絕第一,愛不能捨,因置草堂。前有喬松十數株,修竹千餘竿;青蘿為牆垣,白石為橋道;流水周於舍下,飛泉落於簷間;紅榴白蓮,羅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殫記。每一獨往,動旬日,平生所好者,盡在其中,不惟忘歸,可以終老。此三泰也。

計足下久不得僕書,必加憂望;今故錄三泰,以先奉報。其餘事況,條寫如後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書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筆,隨意亂書,封題之時,不覺欲。舉頭但見山僧一、兩人,或坐或睡;又聞山猿谷鳥,哀鳴啾啾。平生故人,去我萬里。瞥然塵念,此際蹔生。餘習所牽,便成三韻云:「憶昔封書與君夜,金鑾殿後欲明天。今夜封書在何處?廬山庵裡曉燈前。籠鳥檻猿俱未死,人間相見是何年?」

微之,微之!此夕此心,君知之乎?

樂天頓首

【文章出處】
《白氏長慶集》
與元微之書
原作者:白居易


廬山.jpg
上圖:廬山


註釋翻譯

四月十日夜,樂天白(白,陳述、說明)
譯文:
四月十日晚,樂天說:

◎清代以前,古人書信有先記時間,並署自己名字,民國以後此例已廢。


元稹.png

(一)書信套語,並敘別後離情

微之,微之,不見足下(同輩相稱的敬辭,即「您」之意)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您)書欲(即將)二年矣。人生幾何(多少),離闊(闊別)如此!
譯文:
微之,微之,沒見您的面已經三年了;沒接到您的信也已將近兩年了。人生能有多少日子呢?離別的日子卻這樣長久!


況以膠漆之心(心靈契合,如膠漆之相黏),置於胡越之身(分居遙遠兩地,無法相見。因胡在北、越在南,故比喻相隔遙遠),進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牽攣(心相牽繫。攣,音ㄌㄨㄢˊ,牽繫、連繫)乖隔(身相隔離),各欲(即將)白首。
譯文:
況且以我們這樣心靈契合,情誼如膠似漆,卻分居南北兩地,相隔遙遠,無法相見,進一步不能彼此相聚,退一步又不能互相忘懷;心相牽繫,身相隔離,各自即將年老了。

微之,微之,如何(怎麼辦)!如何!天實為之,謂之奈何(怎麼辦)
譯文:
微之,微之,怎麼辦!怎麼辦!老天爺真的這樣安排,又能怎麼辦呢!

◎第一段以「呼告」開頭,「感嘆」結尾,流露濃厚抒情色彩。
◎「膠漆之心」=「不能相忘」=「牽攣」;「胡越之身」=「不能相合」=「乖隔」。比喻彼此雖心靈相契卻身隔兩地,抒發彼此不得相聚的慨嘆。


太史公.png
想像示意圖


(二)記敘往昔情誼交分

(我)初到潯陽時,有熊孺登來,得足下前年病甚(嚴重)時一札(書信),上報疾狀,次敘病心,終論平生交分(交情)
譯文:
我剛到潯陽時,熊孺登來訪,帶來您前年病重時的一封信,信上先報告病況,其次陳述您病中的心情,最後談到我們平日交往的情分。

且云:「危惙(病危)之際,不暇及他,惟收數帙(包裹書籍的單位)文章,封題其上,曰:『他日送達白二十二郎,便請以代書(書信)。』」
譯文:
並且說:「當病危的時候,沒有時間顧及其他事情,只收集了幾篇文章,把它封好,在上面題字,寫著:『日後送給白二十二郎,就請用來代替書信。』」

悲哉!微之於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聞僕(我)左降(貶官,又稱左遷)(編按:元稹此詩原題為〈聞樂天授江州司馬〉詩),云:
譯文:
真叫我悲痛啊!微之您對待我,竟是這麼情深啊!又看到您所寄來,聽聞我被貶官後所作的詩說:


「殘燈無焰影幢幢(搖曳不定。幢,音ㄔㄨㄤˊ,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闇風吹雨入寒窗。」
譯文:
「將熄滅的燈沒有火焰了,映照的影子晃動搖曳,今夜聽到您被貶謫九江的消息。病重將死的我,驚慌地坐了起來,只看到晚風吹著雨點,打進寒窗裡。」
◎詩句第一句呈現一片昏暗氣氛,移情入物,以將熄之燈,象徵自己有如風中殘燭,病入膏肓。
◎詩句第二句導出下句病中驚起之原因。
◎詩句第三句以具體傳神的動作「驚坐起」描繪震驚之情。而「垂死病中」則加強了情感的深度。
◎詩句第四句以友人白居易的不幸遭遇,感染了元稹自己,「闇風」、「寒窗」渲染出強烈的哀愁與悲傷之情。


此句他人尚不可聞,況僕心哉!至今每吟,猶(依然)惻惻(悲傷)耳。
譯文:
這詩句別人尚且不忍聽聞,何況我的心呢!到現在,每當吟起這首詩,依然悲悽不已。


且置是事,略敘近懷。
譯文:
暫且擱下這件事,說點兒我最近的心情吧。


貧窮.png
想像示意圖


(三)略敘近懷,並以三泰告慰友人。【家人同聚,平安無恙(家人在)】,此一泰也

(我)自到九江,已涉(經歷)三載,形骸且健,方寸(內心)甚安。
譯文:
我自從來到九江,已經歷了三年,身體尚且健康,內心也很安定。

下至家人,幸皆無恙。長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諸院孤小弟妺(同族各房無父之幼小弟妹)六、七人,提挈(帶領)同來。
譯文:
家中的大小,所幸也都沒事。大哥去年夏天從徐州來這裡,還有同族各房無父的幼小弟妹等六、七人,也都帶著一起來。

昔所牽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煖飢飽。
譯文:
從前所掛念的人,現在都來到眼前,能夠在一起同甘共苦生活,同享寒暖飢飽。


此一泰(安泰,開心)也。
譯文:
這是第一件感到安泰的事。

晚村.jpg
想像示意圖


(四)【生活自足,不求於人(不求人)】,此二泰也

江州風候(氣候)稍涼,地少瘴癘,乃至虵虺蚊蚋(各類毒蛇或惡蟲),雖有甚稀。
譯文:
九江的氣候稍微涼爽,地方上很少有瘴癘之氣,甚至毒蛇昆蟲,雖然有也很稀少。

湓魚頗肥,江酒極美,其餘食物,多類北地。
譯文:
湓水的魚十分肥美,江州所產的酒非常醇美,其他的食物,大多類似北方。

(我)門內之口雖不少,司馬之俸雖不多,量入儉用,亦可自給,身衣口食,且免求人。
譯文:
我家裡的人口雖然不少,司馬的俸祿雖然不多,衡量收入,節省用度,倒也可以自給自足,身上穿的衣服、口腹吃的食物,尚且還不用求助於人;

此二泰也。
譯文:
這是第二件感到安泰的事。


廬山.png
上圖:廬山


(五)【享受山林,築草堂自娛(做自己)】,此三泰也。

(我)去年秋始遊廬山,到東、西二林間香鑪峰下,見雲水泉石,勝絕第一,愛不能捨,因置(建)草堂。
譯文:
我去年秋天開始遊覽廬山,到東林、西林二寺的香鑪峰下,看見白雲流水、幽泉怪石,景色超絕天下第一,我很喜歡捨不得離開,就在那裡建造了一座草堂。

前有喬松十數株,修竹千餘竿;青蘿為牆垣,白石為橋道;流水周(環繞)於舍下,飛泉落於簷間;紅榴白蓮,羅(散布)生池砌ㄑㄧˋ,台階)
譯文:
前面有十幾棵高大的松樹,一千多棵長竹;用青綠的藤蘿當圍牆,白色的石子鋪成橋梁走道;流水環繞在房子下面,飛泉灑落在屋簷間;紅色的石榴,白色的蓮花,分布生長在池中及階旁;

大抵若是,不能殫ㄉㄢ,詳細)記。
譯文:
景物大致如此,無法盡記。

每一獨往,動(往往)(滿)旬日(十日),平生所好者,盡在其中,不惟(不但)忘歸,可以終老。
譯文:
每次獨自前往,往往要待滿十天,平日所喜好的,全部都在這裡,不但讓人流連忘返,還可以在這裡度過晚年。

此三泰也。
譯文:
這是第三件感到安泰的事。

◎以松竹象徵自己的性格高潔、具有松竹之風骨。
◎「流水飛泉」象徵作者之心澄澈純淨。
◎「白蓮」可象徵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
◎以視覺摹寫,分層書寫草堂的意態美(喬松、修竹)、色彩美(青、白、紅)、動態美(流水、飛泉),呈現環境幽雅的景象與山林自適的感受。


(六)承上啟下,收結三泰,續言其他

計足下(您)久不得僕(我)書,必加憂望;今故錄三泰,以先奉報。其餘事況,條寫如後云云(等等)
譯文:
算起來您已很久沒有接到我的信了,一定更加擔憂盼望;因此現在我記錄了這三件使我感到安泰的事,先告訴您。其他的事情,分條寫在後面。


白居易.png
上圖:老年白居易


(七)傾訴思念,抒發感懷

微之,微之!作此書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順手)把筆,隨意亂書(寫),封題之時,不覺欲(即將)ㄕㄨˋ,天亮)
譯文:
微之啊,微之!寫這封信的夜晚,我正在草堂裡,靠山的窗下,順手拿起筆,隨意亂寫,寫好要加封題字的時候,不知不覺天已快亮了。

舉頭但(只)見山僧一、兩人,或坐或睡;又聞山猿谷鳥,哀鳴啾啾ㄐㄧㄡ,鳥鳴聲)
譯文:
抬頭只看見山僧一、兩個人,有的坐著,有的躺睡著;又聽到山中的猿猴哀鳴,山谷的禽鳥啾啾地叫著。

平生故人,去(距離)我萬里。瞥然(突然)塵念(俗念),此際蹔(暫,突然)生。
譯文:
平生老友,距離我萬里遙遠。忽然塵俗之念,此刻一下子湧上心頭。

餘習(積習,此指平日作詩的習慣)所牽,便成三韻(三韻詩,為詩體的一種,每首六句)云:
譯文:
在平日作詩舊習的牽絆下,於是寫成三韻詩:

「憶昔封書與君夜,金鑾殿後欲明天(天欲明,指天快亮的時候)。今夜封書在何處?廬山庵裡曉燈前。籠鳥檻猿(籠中鳥、檻中猿不得回返山林,獲得自由)俱未死,人間相(互相)見是何年?」
譯文:
「回憶從前寫信給您的夜晚,是在京城金鑾殿後,天快亮的時候。今夜寫信是在哪裡呢?是在廬山庵裡,清晨的燈前。我倆就像籠中鳥、檻中猿一樣,雖然都還沒死,但貶謫在外,不得自由,想在人世間相見,又不知是在哪一年啊?」

◎詩句第一、二句表現昔日富貴榮華,意氣風發的樣態。意近於黃庭堅〈寄黃幾復〉「桃李春風一杯酒」(從前我們同朝為官時,在桃李花園下共同飲酒)。
◎詩句第三、四句表現今日失意落寞,精神困頓之貌。此二句點出作者過去與現在的處境已全然不同,呈現出人事無常的悲哀。意近於黃庭堅〈寄黃幾復〉「江湖夜雨十年燈」(如今我們同樣被貶官異鄉,十年來只有風雨孤燈陪伴身旁)。
◎詩句第五、六句元白二人均謫居在外,身不由己,但因「俱未死」,故而哀痛卻又帶有慶幸之情,只是不得相見。


微之,微之!此夕此心,君知之乎?
譯文:
微之啊,微之!今天晚上我的心情,您知道嗎?

◎全文至此共以呼告法呼「微之」多次,可見兩人交情至深。

樂天頓首(叩頭)
譯文:
白居易敬上。


毛筆.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