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課本.jpg

洗腦時代:那些年,學校必考的KMT文學

戒嚴時代,對高中生的洗腦教育有三大課程:一是三民主義課,實施黨化教育;二是歷史課,實施大中國思想教育;三是國文課,兩者皆有,而且「領袖崇拜」的洗腦程度,不下於三民主義。

這就有點奇怪。國文課不是教「中國文學」嗎?怎麼跟政治扯上關係?其實把課本攤開來,就會發現其中有許多黨國八股、政治教條。每本課本都要把孫文、蔣介石、蔣經國的文章擺第一篇;第二篇如果不是一孫二蔣,往往就是其他黨國要人的文章。第三篇以下,還是有若干文章,若不是黨國元老、要人寫的,就是選自黨國媒體,或是符合黨國的意識形態。這些文章,可統稱為「國民黨文學」,簡稱「國文」。


這些「國民黨文學」的內容特色,是右派的、黨國的、廟堂的、反共的、大中國的,以及說教的;如果用嚴格的文學標準衡量,絕大部分都要撤下。連蔣介石在國家安全會議(全國最高特務機關)的訓詞,和蔣經國在成功嶺的致詞,都可以拿來濫竽充數。理由很簡單,套林冠華(為抗議黑箱課綱而自殺的高中生)的話,就是「國文教育淪為政治的工具」。

KMT文學,必備必考強迫洗腦

研究這些國民黨文學,對了解當前台灣的政治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從1953年開始,各級中學的國文、公民、歷史、地理等科全由「國立編譯館」統一編訂,為一言堂的洗腦教育鋪路,此後對台灣一、兩千萬讀過中學的人,特別是「三年級」到「七年級前段班」的國民,產生相當深遠的影響。

由於國民黨的洗腦教育非常成功,因此學生越會讀書,中毒越深。其中有部分後來經過曲折的覺醒過程,得以「解毒」,許多泛綠人士就是這樣走過來的。有部分則沒有覺醒,不僅認同洗腦內容,甚至予以內化,許多泛藍人士也是這樣走過來的。戰後的台灣史就是這樣,怪誕而不可理喻。

相對的,越不會讀書的學生,中毒越淺,越能以誠實的態度面對這塊土地,自然發展出本土認同這是何以泛綠的傳統支持者,很多來自教育資源相對弱勢的中南部,或學歷較低的勞工,或很早就投入職場的中小企業。而教育資源豐沛、明星學校如林、高材生滿街走的「天龍國」,卻成為泛藍的鐵票區。

由於當今台灣政壇檯面上的人物,主要是「四年級」和「五年級」生,筆者就以「五年級後段班」的高中國文課本為例,說明國民黨文學之一斑。至於「五年級前段班」和「四年級」的課本,筆者還收集不到,但其黨化和誤人子弟的程度只會更重,不會更輕。

這「五年級後段班」的高中國文,是根據教育部1983年7月公布的〈高級中學國文課程標準〉制訂,由國立編譯館「高級中學國文科教科用書編審委員會」編審,掛名委員的有24人,多是現在頗為著名的教授或學者,其決策和運作機制不詳。但觀其選文,應是在政治的指導下進行。

就全部6冊來看,92篇文章中,「國民黨文學」有13篇,佔14%。分別是孫文3篇、蔣經國3篇、蔣介石2篇、羅家倫2篇;于右任、陳立夫、方聲洞各1篇。小蔣的文章比老蔣多,是因為小蔣當權,這在老蔣時代絕不可能發生。

再就每冊來看:第一冊第一篇是蔣介石1971年6月在國安會的訓詞〈我們國家的立場和國民的精神〉,由於4個月後,中華民國即被趕出聯合國,因此這篇基本上是老蔣「漢賊不兩立」政策的宣示。對於現在過度傾中的馬政府而言,以下這段評論中共的話值得參考,看看當年「英明睿智」的「偉大領袖」是怎麼開示的:

大家也了解,歷史上從沒有一個以鬥爭、屠殺、陰狠、毒化、滲透、顛覆、暴力為本質,其境內人民逃亡救死唯恐不及的盜匪集團,至其惡貫滿盈之時,而不崩潰瓦解、誅殛滅絕的!

每篇文章都會介紹作者,「作者介紹」有時令人不敢領教。例如蔣介石,本文如此阿諛:「蔣公之人生哲學、政治思想與革命理論,實融會古今中外學術之精華,益以一己之創見,乃鑄成其博大精深之思想體系,與恢弘偉大之革命勛業。徵之往史,實所罕見。」堪稱馬屁文章之極致

第一冊第二篇是方聲洞的〈赴義前秉父書〉。方是國民黨的革命烈士。第三篇是蔣經國的〈永遠與自然同在〉,摘自《風雨中的寧靜》,是紀念黨國元老吳稚暉的文章,內容普普。但在「作者介紹」欄,我們又看到編審的胡吹瞎捧:「蔣氏繼志述事,勵精圖治。雖身膺艱鉅,宵旰勤勞,而公餘寫作,涉筆成趣;具有真誠、平易、清晰、重視原則、寧靜、摯愛等特質。」

事實上,蔣經國的「知識水平和文化素養非常平庸」(吳乃德語),這篇〈永遠與自然同在〉雖然內容普普,但文字精心剪裁,出自行家手筆,可斷定是捉刀之作,甚至整本《風雨中的寧靜》應該都由別人代筆。那麼,小蔣又涉了什麼筆?成了什麼趣?

第二冊第一篇是孫文的〈黃花崗烈士事略序〉,觀其內容,捉刀無疑。在「作者簡介」欄,我們看到熟悉的黨國神話:「國父繼承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之道統,並參考西方民主、科學之思想,創立『三民主義』,提倡『知難行易』之說。以徵實之學,創建民國,此誠學術經世之極致也。」用虛華辭藻打高空,本是文人技倆,不值一駁;但在當時,這些都是要劃線、要背、要考的。

第二篇又是蔣經國,名為〈寫給青年們的一封信〉,摘自《風雨中的寧靜》,內容說教,也是捉刀。第四篇是羅家倫的〈偉大與崇高〉,紀念蔡元培。羅家倫雖是「五四」健將,但高中課本不選同是五四健將、且文學水準遠在羅家倫之上的魯迅,原因很簡單:左右之分,何況羅家倫還是國民黨的中評委、「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委員。

第三冊第一篇是〈這一代青年的新希望〉,也是蔣經國,摘自《蔣院長言論選集》。這是他1973年(時任行政院長)在暑期成功嶺的講辭,通篇是政治八股。第十三篇是黨國元老于右任的〈自述〉,是少數具有可讀性的國民黨文學之一。

第四冊第一篇是陳立夫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教人要「珍惜光榮的過去」,也就是要發揚中華文化。CC派的陳立夫和蔣經國一樣,都是特務頭子,但前者在1950年國民黨「改造」之後,被排擠出權力核心,跑去美國養雞。蔣則成為全國第一號特務王。第十一篇是羅家倫的〈求學〉。

第五冊第一篇是孫文的〈心理建設自序〉。第二篇是蔣介石的〈革命哲學〉,是1932在南京中央軍校的精神訓話,東拉一句「大學之道」,西扯一句「三民主義」,這是老蔣把中國「古代文化」和「當代政治」東拼西湊變成「蔣氏哲學」的慣常操作法。編審又稱:「蔣公此文愷切詳明,言近旨遠;舉凡政教軍事之精義,復國建國之宏謨,均包孕無遺,凡我國人,允宜服膺勿失。」這種文字太瞎了,欺負高中生好騙。

終於,第六冊讓學生鬆了一口氣,只收錄1912年孫文的〈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

除了以上這些國民黨人的文章之外,第二冊第十篇是攝影師郎靜山的〈真善美的新境界〉,選自國民黨黨報《中央日報》專刊叢書生活選集。第四冊第七篇是索忍尼辛1982訪台的演講稿〈給自由中國〉。索氏雖獲諾貝爾文學獎,但這篇講詞談不上文學水準,重點是在為反共但不自由的「自由中國」打氣,頗合當時國民黨的政治需要。他抨擊中共「和平統一」的說法,至今仍有參考價值:

中共到底想向你們要些什麼呢?當然他們渴望侵占你們繁榮的經濟,掠奪和吞食你們的一切。在經歷了二十世紀許多重大事件之後,只有一些短視無知的人,才會相信北京的諾言。

這套高中國文課本,宣稱其所選課文,「以思想純正、文辭優美,而又不悖時代潮流者為主」。如果思想是指「黨國思想」,那是成立的。「文辭優美」?比國民黨文學更符合這個標準的文章,俯拾皆是。「不悖時代潮流」?少鬧了!

象牙塔國文教材,反時代洗腦教育

這套課本,從1984年8月到1991年1月,都是各校統一採用的國文教材。當時正是台灣民主化的關鍵階段,社會力解放,公民意識抬頭。真正的「時代潮流」是爭民主、爭人權、打破禁忌、衝撞戒嚴。這套課本有反映到嗎?門都沒有。這些文章不是不食人間煙火,就是只食黨國煙火,像一座封閉的象牙塔,將時代的、人民的、台灣的聲音完全摒擋在外。

事實上,這些文章不僅「思想純正」,連「血統」也很純正,除了索忍尼辛演講的譯稿外,每篇文章都是Made in China,沒有一篇台灣人的作品,甚至「台灣意象」也極少(除了成功嶺這種具有黨國色彩者之外)。國民黨長期在台灣推行的「去台灣化」教育,在高中國文課本徹底落實,那是大中國思想的封閉城堡。

高中國文長期被詬病的「文言文比例過重」問題,這時期也明顯可見。全部92篇文章,白話文只有26篇,不到3成,其餘全是文言文。文言文中,唐宋八大家數量最多(14篇);唐宋八大家中,韓愈又最多(5篇),幾乎每一冊都出現。

韓愈擅文才,但好辯,理不直而氣壯,人品也有問題。宋儒朱熹就說他:「當初本只是要討官職做,始終只是這心。他只是要做得言語似六經,便以為傳道。至其每日工夫,只是做詩博奕,酣飲取樂而已。」這些編審大捧人品不如文品的韓愈,對人品文品皆高的杜甫只錄一首,智慧卓越的老莊一篇也無。取捨標準甚不專業。然觀其選文,大部分強調忠君、愛國、道德勸說、民族氣節等,又顯然有一個標準在;這個標準,就是鞏固政權統治、捍衛既有體制所需的意識形態。

中國文學受兩千年帝王政治影響,原本重「君國」而輕「人本」,擅於奉承而弱於批判,特別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中國文化的最大問題則是「不實」,包括不務實和不誠實。這是筆者多年觀察的心得。不幸的是,高中國文都有以上特色,這些課程薰陶出來的學生,自然容易染上這些毛病。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更為嚴重:這些課程薰陶出來的學生,在知識上「兩頭落空」,既不認識台灣,也不了解中國,完全與現實脫節。他們所認識的中國,是幾百、幾千年前的中國,對當代中國一無所知,卻又接受浮誇的大中國思想。因此當台灣本土力量興起,他們自然抗拒;當中共統戰以利相誘,他們自然逢迎。當今糾葛台灣的認同問題,最主要的根源在此。

事實上,中國文學並非沒有關懷弱勢、伸張公義、呼喊人權、解放思想(這都是目前的時代潮流)之作,但高中國文捨之不用;猶如國民黨並非沒有氣節君子、諤諤之士(如雷震、傅正、殷海光、齊世英),但不是被迫害,就是被排擠國民黨高唱「復興中華文化」,但滿朝唯唯諾諾、逢迎拍馬之人,「復興」出來的正是中華文化的墮落面:虛偽、狡詐、欺騙、歌功頌德、崇拜權威、不問是非、不切實際、形式主義、與時代脫節……

教育是百年大計,此言不虛。不幸的是,我們不是在收穫教育的碩果,而是在忍受不當教育的後果。不當教育,高中生賠掉的是三年青春,但台灣賠掉的,是這些年來國力的內耗與國家的空轉,這筆大帳,還不知何時才能結清!

主編評論
教育或許毋須如此灰心,許多人雖然從讀上述課文走來,也未被完全洗腦,教材固然編得不好,但教這課本的依然還是教師,好的教師面對糟糕教材依然有能力點鐵成金」,教師若能引導學子思考這些洗腦教育之非,另外提供不同對照教材,引導學生判斷思考,則反面教材亦能發揮其剩餘價值。國文教育不應為特定意識形態宣傳或成為政治工具,教育百年大計,不容政治勢力染指,不論是藍是綠執政,皆應如此。

國文課本.jpg
【文章出處】
《民報》
〈洗腦時代:那些年,學校必考的KMT文學
 
2015-09-13
網址:

http://www.peoplenews.tw/news/8badf792-4891-4f23-bf31-6ffefdb394a8
文/李禎祥
【作者簡介】
李禎祥,文史工作者,台大中文系畢業,現就讀政大台史所。曾任職《自由時代週刊》和《黑白新聞週刊》。長期研究戰後台灣人權和白色恐怖,旁及對台灣史的種種思考。本系列專欄文章,都可視為作者的「台灣懺悔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