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念真.png

知識用以建造而非拆毀──吳念真回憶寫信的機會教育,體會話語帶來的祝福

智慧之人以知識建造,而非拆毀。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或許很受用,我們能藉知識解決問題與紛爭,甚至贏得尊重與競爭力,但在資訊爆炸的現代,訊息與謠言未必能成為知識,反成為互相批判攻擊的武器,以致兩敗俱傷。

台灣知名導演兼劇作家吳念真,近來參與一項「以幫助為名」的公益行動,並拍攝名為《Be A Giver》的形象廣告。其在廣告中說了一段往事,感念他已故的啟蒙老師-條春伯,如何在識字率不高的4、50年代,讓吳念真明白「知識存在的意義」。這支廣告受到廣大回響,一周內創造近50萬人次點閱。

吳念真.png

吳念真坦言,影響自己童年最深的條春伯,是全村子受過最多教育的人,在早期識字率不高的年代,條春伯為村民念信、寫信。

廣告中有段畫面令人印象深刻,就是條春伯在幫一位媽媽寫信給在外打拚孩子時,孩童時期的吳念真,聽見她囑咐條春伯要寫的內容,原本是充滿謾罵、咒詛的言語,但竟能在條春伯的筆下,變成充滿溫暖的詞語。

吳念真印象深刻的說,某年暑假,條春伯召集村裡的小孩,連他在內,要他們寫信給遠在他鄉的親人,結果是他寫的最好,條春伯見他有文字天份,擔心自己若不在世上,無人幫村民寫信,於是教他學習寫信,且送他一本《尺牘》的書,讓他知道詞語表達的知識。

在學習過程中,吳念真漸漸踏入「大人的世界」,了解到什麼是公開的事情,什麼是隱私,但是他非常遵從一個指導,就是「寫信不能跟別人說內容是什麼。」因為這是一種道德信念,也是條春伯傳承給他的重要價值觀。

吳念真從小成長在台北縣瑞芳一帶,由於村子是礦村,許多孩子經常因父母發生災變,得開始在外工作,獨立養家。他記得,村裡有位女孩名叫阿秀,父親因公殉職,使她不得不在16、17歲就到酒家上班,養活全家。某天,阿秀帶了一個外省男人回家,其告訴女孩的母親,希望可以答應替阿秀贖身,並娶之為妻。

事後,阿秀的母親勸女兒考慮家計問題,緩緩在先,沒想到3、4天後,寄來了封外省男人的信,並由小吳念真代為念信。由於字義艱澀,整封信看得懂的詞語沒幾句,吳念真挑了唯一能完整看懂的句子念出:「虎再毒,也不會吃自己的小孩!」而這樣的結果,讓這名母親哭著去撞牆。

直到條春伯來了,透過其轉譯下,大家得知這名外省男人了解阿秀家計困難,還願意等待。吳念真聽了之後很生氣,因為他覺得自己沒有看錯,也確實將信中的意思告訴大家。

幾天後,條春伯跑來,告訴吳念真,他沒有沒有看錯信件內容,也知道他的委屈,卻提醒吳念真:「話可以有兩種講法,讓人生氣悲傷、去撞牆是一種,相同的意思轉換個說法,又是另一種。」所有人誰都無法保證阿秀與外省男人會不會走到最後,所以為了讓大家都能抱持著祝福的態度,條春伯將令人刺耳的字眼,用另一種說法轉換過來。



當吳念真回顧這段往事,「忽然間,在我心裡面的知識份子的形象,不是那些大的學問家,而是這個人,他把知識拿來當作奉獻。」且希望他也能傳承知識具有的力量,因為知識不光是用來牟取利益,而是能幫助別人。

當我們有能力了,會不會記得我們曾經被幫助?

「他告訴我,你有能力的話,你應該替旁邊的人做些什麼知識不光是用來謀取利益的,知識是可以用來奉獻的,知識是可以用來幫助別人的。──吳念真

心存邪僻的,尋不著好處;舌弄是非的,陷在禍患中。箴言17:20
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箴言25:11


吳念真.jpg

延伸閱讀:影響少年吳念真最深的人----吳念真:〈感謝先生篇〉完整版(影片旁白)

【文章出處】
《基督教今日報》
〈知識用以建造而非拆毀──吳念真回憶寫信的機會教育,體會話語帶來的祝福〉
2016-09-23
網址:
http://www.cdn.org.tw/m/New_Info.aspx?C1ID=03&C2ID=0304&ID=9405
文/杜胤廣

吳念真.p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