騾.jpg
上圖:騾


題解

本文選自《海峰全集》,主旨在談論「人才」。「說」是解釋義理,申述己見的文體。〈騾說〉一文以動物擬人,用以喻說人事,為託物寓意的小品短文。文體是論說文,而以寓言的方式呈現,作者為清代桐城三祖之一的劉大櫆。

從內容上看,本文有「乘騎者」、「世人」、「作者」三種觀點依形式來看,則可分為四段,恰好為起、承、轉、合四個層次。

劉大櫆一生掙扎在仕進與退隱之間,把持操守,不迎合流俗,卻懷才不遇。他以騾子脾氣比喻自己,被當朝輕賤而無法施展抱負,因此「剛愎自用,而自以為不屈」,是世俗對於騾的評價,也是作者自我評價騾究竟是貴抑或是賤,作者留下彈性思考的空間,發人深省。


劉大櫆.png
上圖:劉大櫆


騾說

乘騎者皆賤騾而貴馬。

夫煦
之以恩,任其然而不然,迫之以威使之然,而不得不然者,世之所謂賤者也。煦之以恩,任其然而然,迫之以威使之然而愈不然,行止出於其心,而堅不可拔者,世之所謂貴者也。然則(那麼)馬賤而騾貴矣。

雖然,今夫軼之而不善,榎楚以威之而可以入於善者,非人耶?人豈賤於騾哉

然則騾之剛愎自用,而自以為不屈也久矣。嗚呼!此騾之所以賤於馬歟?

【文章出處】
《海峰全集》
騾說
原作者:劉大櫆


劉大櫆.png
上圖:劉大櫆字


註釋翻譯

(一)


乘騎者皆賤騾而貴馬。(編按:就「實用性」、「價值性」而言,馬容易被馴服,適合作為座騎,因此「乘騎者皆賤騾而貴馬」)
譯文:
騎乘牲口的人,都不太看重騾子,卻比較寶貴馬匹。 

◎第一段──起,從「乘騎者」的立場來論述,就乘騎者來說,好駕馭的坐騎就是「貴」,馬的個性較騾為溫馴可人,所以為「貴」,這樣,「賤騾而貴馬」也就理所當然了。

(二)

夫煦(溫暖)之以恩,任其然而(卻)不然,迫之以威使之然,而(因而)不得不然者,世之所謂賤者也(編按:以上指「馬」)
譯文:
人類運用恩情來溫馴牠,放任牠這樣,牠卻偏不這樣;用威勢迫牠這樣,因此,牠不得不如此,這就是世俗所謂低賤的動物。

煦之以恩,任其然而(因而)然,迫之以威使之然而(卻)愈不然,行止(動靜)出於其心,而堅不可拔者,世之所謂貴者也(編按:以上指「騾」)
譯文:
用恩情溫馴牠,放任牠這樣,牠就這樣;用威勢脅迫牠這樣,牠就愈不這樣,動靜行止,完全隨心所欲,而且意志堅定,不可動搖,這是世俗所謂高貴的動物。


然則(那麼)馬賤而騾貴矣。(編按:就「自主性」而言,騾難以藉外力馴服、心志不容易改變,反倒彰顯其尊嚴及可貴,以此觀察則「馬賤而騾貴」)
譯文:
如此說來,那麼應該是馬低賤而騾高貴了。 

◎第二段──承,以「夫」字把觀點向前推進一步,談論世人對貴賤的看法,若以品人的標準來衡量,就可得到完全相反的──「馬賤而騾貴」的結論。上一段說馬貴而騾賤,是從乘騎者的立場來說的,就馴服性來說,騾確實不如馬(編按:馬易馴服而騾不易馴服),所以為「賤」。本段將馬、騾二種動物人格化了,但同樣也是就馴服性來說,馬的特點是「煦之以恩,任其然而不然,迫之以威,使之然而不得不然」,因為馬不能放任,要用鞭子打才可馴服,所以為賤。相反的,騾的特色是「煦之以恩,任其然而然,迫之以威,使之然而愈不然,行止出於其心,而堅不可拔」,完全是站在人的觀點來看的,因為騾子不易被馴服,而且愈要強制牠,牠卻偏不如此,一派「威武不能屈」的模樣,相對於馬而言,就顯得可貴多了。所以作者說「馬賤而騾貴矣」。

(三)

雖然,今夫軼(逸,放縱)之而不善,榎楚(榎,音ㄐㄧㄚˇ,榎楚,鞭打的木棍)以威之而可以入於善者,非人(這不就是人嗎)耶?
譯文:
話雖這麼說,不過如今放縱騾子,它卻表現不佳;拿木棍鞭打它威嚇它,卻可以使它向善變好,這不就是人(要有刑罰,才肯從善)嗎?

人豈賤於騾哉(編按:由此可見人高於騾,騾高於馬
譯文:
人難道比騾子低賤嗎?

◎第三段──轉,作者用「雖然」二字,再把觀點進一步轉折,巧妙的把騾、馬和人聯繫起來,表面上好像仍然在說騾,但事實上,在文章脈絡上已經暗渡陳倉,轉化為對人才個性的寓意論述了,其中有影射的含意,馭馬者可說是政治上的統治者。本段文字「今夫軼之而不善,檟楚以威之而可以入之善者」,可說是上一段「煦之以恩,任其然而不然,迫之以威,使之然而不得不然者」的發揮。這幾句話其實是在說人,要拿戒尺或木棍來威嚇,才可以向善變好,這不就是我們人嗎?大多數的人都是這樣,人才經過統治者這樣刻意的雕塑和扭曲,已經失去自我的本性了,還能夠發揮真正的才華嗎?再者,人們要有法律刑罰才會表現良好──而這也就是世人所認為的賤,但人難道會比騾子低賤嗎?這樣的反詰語氣,實在含有許多言外之意,值得我們深思反省。而本段文意幾經轉折,也需要讀者細心體會才能了解。

(四)

然則騾之剛愎自用,而自以為不屈也久矣。
譯文:
不過,長久以來騾子被視為剛愎自用,桀傲不馴,不屈不撓,還自命不凡。


嗚呼!此騾之所以賤於馬歟?
譯文:
唉!(就世俗看來,)這就是騾子比馬低賤的原因吧! 

◎第四段──合,是為本文的結論,表面上似乎是回應了第一段「馬貴騾賤」的觀點,但事實上,並不是單純的在說騾,而是在說人,尤其是在說自己。劉大櫆說騾子個性「剛愎自用」,其實也就是說自己的個性是剛愎自用。作者處處在說騾,實際上也就是處處在說自己。最後的結論是:人當然不會比騾子低賤,如此說來,騾子的行止出於其心,其實是剛愎自用罷了,而且自己認為的堅不可拔,其實也是不屈服罷了!唉!這就是為什麼騾子比馬低賤的原因吧?真是言有盡而意無窮啊!行文至此,騾子的形象和作者的真性情,可說描繪得淋漓盡致了。作者一生懷才不遇,本文論述如何看待人才的文章,頗有其身世之感,值得讀者細心體會。

【解析出處】
《海峰全集》
關於騾說這一課
網址: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415000010KK04122&guccounter=1
作者:不詳

騾.jpg


補充:〈騾說〉賞析之一

許慎《說文解字》云:「騾,驢父馬母也。」《史記‧衛青列傳》所謂「非驢非馬」者,就是指騾子來說的。《蟫史》稱:「騾不生育,性剛,善走。視馬則小,視驢則大。北方人多取以駕車,力耐遠行而不困。」由此可見,騾子跟馬有血緣關係,比馬體形略小,性格剛烈,耐力極強,能負重致遠,這些特性在本篇中多有發揮。  

這是一篇討論人才性格的小品文,以寓言的方式表現;作者懷才不遇,憤世嫉俗的形象,亦呼之欲出。寓言的結構大抵分為明筆與暗筆,或明暗交寫,本篇屬於後者。表面看來,本篇在描述騾子的脾氣和性格,實際卻是影射作者桀傲不馴的脾氣和性格。劉大櫆《論文偶記稱》:「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顯出也,故即事以寓情。」本篇正是「即物明理」之作,是劉氏文論的實際反映。  

在本篇中,主要談論騾子,為避免太直接、太呆板,故聯類而敘及馬。每段論述,都拿馬跟騾子作對照,如此行文,自然文采紛披,說服力極強。「事以互勘而愈明,人以並觀而益審」,馬與騾之賓主相互映襯亦然。

首段,開門見山提出「騾賤馬貴」的傳統觀點,騾馬並提,賤貴對比,以拓展以下兩段之論說。


第二段,運用翻案手法,分別從個性的馴服,甘受奴役,去斷定馬的「賤」;從性情上「行止出於其心,而堅不可拔」,去抬舉騾子的高貴,這是創新出奇的社會價值觀,完全顛覆了「騾賤馬貴」的傳統觀點。這種經由翻案所得結論,也是運用對比映襯手法經營來的。論文偶記強調「文貴去陳言」、「文貴奇」、本篇翻案生新,別出心裁處,正符合劉氏論文的要求。本段前幅寫馬之「賤」,以突顯後幅敘寫騾之「貴」,前四句語法類似,而語意相反,運用類句方便作類比,為免單調,後幅句式乃添加兩句警策之語,於是變化參差,流暢自然。論文偶記強調「文貴變」:「一篇之中,段段變;一段之中,句句變」,此段可見。  

第三段文勢逆轉,字面上仍然「馬騾」相映襯、作對照;但在文章脈絡已暗渡陳倉,雙關影射到作者性情,轉化到人才個性寓意方面去了。文學本是人學,寫物正所以寫人,於此益信。本段前幅,言馬之馴服,是御馬者「檟楚以威」造成的;影射政治的威勢、刑罰的威逼、造成人才的委屈服從;人才經過這樣的雕塑,已經扭曲變形,還能夠奔軼其能,揮灑其材嗎?一句「非人也?」詰問語氣,說得極含蓄,足以發人深醒。再一句「人豈賤於騾哉?」真是醍醐灌頂,有助人才之反思內省。

本段後幅,特提騾子的個性缺陷:「剛愎自用,自以為不屈」,也是騾子與作者個性雙寫,隱含雙關,虛抑實揚,貶中有褒,騾子之形象,作者之性情,可謂躍然紙上。 

作者一生,懷才不遇,故多憤世嫉俗諷世之作。本篇論人才個性,有其身世之感。與韓愈《馬說》之主題與筆法雖或相近,卻是另闢蹊徑,別出心裁之作。兩者不妨參看。

【文章出處】

《奇摩知識》
騾說深究與鑑賞

網址: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327000051KK01104
作者:不詳

騾.jpeg


補充:〈騾說〉賞析之二

本文借「騾」和「馬」為喻,主要談論人才晉用的問題。全文自首至尾,處處言騾,卻又時時聯繫人事,騾的性格當然不足涵蓋人的性格,藉騾以喻說,實隱含更深刻寓意。

本文以「乘騎者」比喻當政者、「馬」比喻世人、「騾」比喻作者。「檟楚以威之」,馬便會乖乖聽話,世人也因畏懼而服從;「行止出於其心,而堅不可拔者」一方面指騾,另一方面也是作者不屈的寫照。然而,當持守自愛被解讀為剛愎自用,作者複雜的心情躍然紙上。

貴與賤,看似相對,卻非絕對。但世人論事常蔽於一端,以致是非難明。例如世俗往往視桀驁不馴者為威武不屈;而才智之士又每每恃才傲物,以為事事都該遷就他。其實該然則然,該不然則不然,為人處世要有為有守,進退有方。有成熟的人格與正確的認知,那麼「行止出於其心,而堅不可拔」才不致流於剛愎自用。

本文篇幅雖短,文意卻幾經轉折,筆法十分簡勁。

【文章出處】

《高中國文補充教材(一)》(翰林版)
騾說


馬騾驢.jpe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