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孔廟.jpg

題解

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25年)十一月,唐玄宗李隆基封於泰山(祭天),幸孔子故宅,以太牢親祭孔子而作此詩。詩意在嘆惜孔子際遇並讚美其為千秋萬世所宗仰。孔子一生複雜坎坷、學貫古今,非三言二語所能道盡,詩中只選擇他的重點一面,處處用典,簡單幾言,就概括了孔子一生大事,使所謂「
寬題窄作法」。

經魯祭孔子而嘆之


夫子何爲者,棲棲(又作栖栖,音ㄑㄧ,忙碌不安貌)一代中。
老夫子你一生四處奔波,究竟是為了什麼?
說明:
《論語憲問》:微生畝謂孔子曰:「丘何為是棲棲者與?無乃為佞乎!」孔子曰:「非敢為佞也,疾固(痛惡世風鄙陋)也。」《論語憲問》又有孔子回應石門守門者「知其不可而為之」之語,《論語微子》亦有孔子反駁長沮、桀溺「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均表示孔子的淑世濟民精神。


地猶鄹氏邑,宅即魯王宮。
這地方仍是先人居住過的鄹邑,住宅還是魯王想毀掉擴建的屋室。
說明:
此二句借時空變化感傷孔子故宅橫遭破壞。孔子父叔梁紇爲鄹邑大夫,孔子出生於此,後遷曲阜。漢魯恭王(漢景帝子)曾壞孔子舊宅以廣其宮,及升堂,聞金石絲竹之音,乃不敢壞。


嘆鳳嗟身否(不順暢,生不逢時之意),傷麟怨道窮。
你曾經嘆息鳳凰不來、生不逢時;也感傷麒麟出現而死,怨恨世道墮落。
說明:
《論語·子罕》:「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說鳳至象徵聖人出而受瑞,今鳳凰既不至,故孔子遂有身不能親見聖之嘆。麟,瑞獸,象徵太平盛世。《公羊傳哀公十四年》:「麟者,仁獸也,有王者則至,無王者則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 孔子曰:『孰爲來哉!孰爲來哉!』反袂拭面,涕沾袍。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子路死,子曰:『噫,天祝(斷絕)予!』西狩獲麟, 孔子 曰:『吾道窮矣!』」


今看兩楹奠(楹:堂前直柱,兩楹,指殿堂的中間。兩楹奠,喻祭祀的莊嚴隆重),當(應)與夢時同。
我今到此,瞻仰兩楹柱之間對他的祭奠規模,應該與你生前所夢見的相同吧!
說明:
《禮記檀弓上》,記孔子曾語子貢云:「予疇昔之夜,坐奠於兩楹之間。……予殆將死也。」殷制,人死後,靈柩停於兩楹之間接受祭奠,孔子爲殷人之後,故從夢境中知道自己快要死了,整句大意爲:孔子說他曾經夜夢自己坐於兩柱之間受人祭奠,他的夢於今天終於實現了。言孔子生前雖不遇,但身後廟食百世,永為世人景仰。


【文章出處】
《唐詩三百首》
〈經魯祭孔子而嘆之〉
作者/唐玄宗(李隆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