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jpg

不可能的任務──三國演義:用奇謀孔明借箭        

第一段:敘述曹操中了反間計,誤殺蔡、張二人。

話說曹操中了周瑜之計,殺了蔡瑁、張允二人,於眾將內選毛玠、于禁為水軍都督,以代蔡、張二人之職。

第二段:敘述周瑜聞知後,志得意滿的情形。

細作(間諜)探知,報過江東。周瑜大喜曰:「吾所患者,此二人耳。今既勦ㄐㄧㄠˇ,滅)除,吾無憂矣。」(魯)肅曰:「都督用兵如此,何愁曹賊不破乎?」瑜曰:「吾料諸將不知此計,獨有諸葛亮識見勝我,想此謀亦不能瞞也。子敬(魯肅字)試以言挑(試探)之,看他知也不知,便當回報。」

Q:在周瑜心中,誰是他競爭較量的對手?【   】

Q:周瑜要魯肅去試探諸葛亮是否知情,可見周瑜何種性格?
□實事求是 
□猜忌善妒 
□小心翼翼 
□寬容坦蕩


第三段:寫魯肅奉命前往試探,孔明點破周瑜借刀殺人的計策。

卻說魯肅領了周瑜言語,逕來舟中相探孔明,孔明接入小舟對坐。肅曰:「連日措辦軍務,有失聽教。」孔明曰:「便是亮亦未與都督賀喜。」肅曰:「何喜?」孔明曰:「公瑾使先生來探亮知也不知,便是這件事可賀喜耳。」諕ㄒㄧㄚˋ,嚇)得魯肅失色,問曰:「先生何由知之?」孔明曰:「這條計只好弄(騙)蔣幹。曹操雖被一時瞞過,必然便省悟,只是不肯認錯耳。今蔡、張兩人既死,江東無患矣,如何不賀喜?吾聞曹操換毛玠、于禁為水軍都督,在這兩個手裡,好歹(無論如何)送了水軍性命。」

Q:曹操、魯肅、諸葛亮三人中
先知先覺者為【 】
後知後覺者為【 】
不知不覺者為【 】。


第四段:寫周瑜妒忌孔明識見勝己,因生計欲除之。

魯肅聽了,開口不得,把些言語支吾(應付)了半晌(片刻),別孔明而回。孔明囑曰:「望子敬(魯肅字)在公瑾(周瑜字)面前勿言亮先知此事。恐公瑾心懷妬忌,又要尋事害亮。」魯肅應諾而去,回見周瑜,把上項事只得實說了。瑜大驚曰:「此人決不可留!吾決意斬之!」肅勸曰:「若殺孔明,卻被曹操笑也。」瑜曰:「吾自有公道斬之,教他死而無怨。」肅曰:「以何公道斬之?」瑜曰:「子敬休問,來日(將來)便見。」

Q:孔明囑咐魯肅勿將識破計謀之事告知周瑜,魯肅應諾而去,回見周瑜,卻把上項事只得實說了,可見魯肅這個人:
□多嘴長舌 
□陰險狡詐 
□耿直老實 
□工於心計

Q:「望子敬在公瑾面前勿言亮先知此事」,你覺得諸葛亮真正用意是希望魯肅去告訴周瑜?還是不要告訴周瑜?

Q:瑜大驚曰:「此人決不可留!吾決意斬之!」及「吾自有公道斬之,教他死而無怨。」可看出周瑜這個人何種性格?(複選)
□心胸狹窄 
□工於心計 
□狡詐陰險 
□賞罰分明

第五、六段:敘周瑜用計欲使孔明於三日內造十萬枝箭,且蓄意拖延,希望藉此除去孔明。


次日,聚眾將於帳下,教請孔明議事。孔明欣然而至。坐定,瑜問孔明曰:「即日(即將)將與曹軍交戰,水路交兵,當以何兵器為先?」孔明曰:「大江之上,以弓箭為先。」瑜曰:「先生之言,甚合吾意。但今軍中正缺箭用,敢煩先生監造十萬枝箭,以為應敵之具。此係公事,先生幸(希望)勿推卻。」孔明曰:「都督見(我)(委派),自當效勞。敢問十萬枝箭,何時要用?」瑜曰:「十日之內,可辦完否?」孔明曰:「操軍即日將至,若候十日,必誤大事。」瑜曰:「先生料幾日可辦完?」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納(交)十萬枝箭。」瑜曰:「軍中無戲言。」孔明曰:「怎敢戲都督?願納(交)軍令狀(軍中的切結書)。三日不辦,甘當重罰。」

Q:周瑜請諸葛亮前來開會議事,周瑜這句「即日將與曹軍交戰,水路交兵,當以何兵器為先?」用意是:
□難以定奪 
□廣納諫言 
□設下陷阱 
□虛心求教

Q:周瑜說:「先生之言,甚合吾意。但今軍中正缺箭用,敢煩先生監造十萬枝箭,以為應敵之具。此係公事,先生幸勿推卻。」的用意是:
□誠心請託 
□暗藏殺機 
□大公無私 
□推諉塞責

Q:周瑜說:「十日之內,可辦完否?」的用意是:
□刻意刁難 
□宅心仁厚 
□討價還價 
□勉為其難

Q:周瑜說:「軍中無戲言」的心情最接近下列何者?
□無奈 
□哀怨 
□驚喜 
□憤怒


瑜大喜,喚軍政司,當面取了文書,置酒相(他,指諸葛亮)待曰:「待軍事畢後,自有酬勞。」孔明曰:「今日已不及,來日造起。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軍到江邊搬箭。」飲了數杯,辭去。魯肅曰:「此人莫非詐乎?」瑜曰:「他自送死,非我逼他。今明白對眾要了文書,他便兩脅生翅,也飛不去。我只分付軍匠人等,教他故意遲延,凡應用物件都不與齊備。如此,必然誤了日期。那時定罪,有何理說?公今可去探他虛實,卻來回報。」

第七、八段:寫孔明借箭的計劃及周瑜聞訊後的疑惑。

肅領命來見孔明。孔明曰:「吾曾告子敬,休對公瑾說,他必要害我。不想子敬不肯為我隱諱,今日果然又弄出事來。三日內如何造得十萬箭,子敬只得救我!」肅曰:「公自取其禍,我如何救得你?」孔明曰:「望子敬借我二十隻船,每船要軍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為幔,各束草千餘個,分布兩邊,吾自有妙用,第三日包管有十萬枝箭。只不可又教公瑾得知;若彼知之,吾計敗矣!」

肅應諾,卻不解其意,回報周瑜,果然不提起借船之事;只言孔明並不用箭竹、翎毛、膠、漆等物,自有道理。瑜大疑曰:「且看他三日後如何回覆我。」

第九、十段:敘述孔明在大霧夜中邀請魯肅同往曹營取箭的情形。

卻說魯肅私自撥輕快船二十隻,各船三十餘人,并布幔束草等物,盡皆齊備,候孔明調用。第一日卻不見孔明動靜。第二日亦只不動。至第三日四更時分,孔明密請魯肅到船中。肅問曰:「公召我何意?」孔明曰:「特請子敬同往取箭。」肅曰:「何處去取?」孔明曰:「子敬休問,前去便見。」遂命將二十隻船,用長索相連,徑望北岸進發。是夜大霧漫天,長江之中,霧氣更甚,對面不相見。

Q:孔明第一二日都不見動靜,是寫孔明面對繳交十萬枝箭一事的何種態度?(複選):
□以拖代變 
□胸有成竹 
□置之不理 
□不知所措

Q:此處最能代表孔明與魯肅兩人一沉穩從容,一憨直老實的用字分別是:【 】與【 】。


第十一、十二段:敘曹營慌亂及孔明從容取箭的情形。

卻說曹寨中,聽得擂鼓吶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飛報曹操。操傳令曰:「重霧迷江,彼軍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輕動;可撥水軍弓弩手亂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內喚張遼、徐晃各帶弓弩軍三千,火速到江邊助射。比及(等到)號令到來,毛玠、于禁怕南軍搶入水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

Q:操傳令曰:「重霧迷江,彼軍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輕動」此處寫曹操的個性:
□生性多疑 
□手足失措 
□胸有成竹 
□以退為進


少頃(不久),旱寨內弓弩手亦到,約一萬餘人,盡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發。孔明教把船掉轉,頭東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吶喊。待至日高霧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隻船兩邊束草上,排滿箭枝。孔明令各船上軍士齊聲叫曰:「謝丞相箭!」比及曹軍寨內報知曹操時,這裡船輕水急,已放回二十餘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Q:為什麼孔明教把船由先前的「頭西尾東」之後掉頭轉向為「頭東尾西」?

第十三、十四段:敘孔明之神機妙算令周、魯二人拜服,並照應題文「奇謀」二字。

卻說孔明回船謂魯肅曰:「每船上箭約五六千矣。不費江東半分之力,已得十萬餘箭。明日即將(拿)來射曹軍,卻(豈)不甚便?」魯肅拜服。

船到岸時,周瑜已差五百軍在江邊等候搬箭。孔明教於船上取之,可得十萬餘枝,都搬入中軍帳交納。魯肅入見周瑜,備(詳)說孔明取箭之事。瑜大驚,慨然嘆曰:「孔明神機妙算,吾不如也!」


草船借箭.jpg

【文章出處】
《三國演義》
〈用奇謀孔明借箭〉
原作者:羅貫中
【資料整理】
本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