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場.jpg

統測國文8800字太多?與其抱怨不如先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筆者最近讀到一篇名為「統測國文試題8800字 台教團:老師也感挫折」的文章,感到十分驚駭,對文中的許多觀點實在很難苟同,所以想提筆討論一下,希望提供給關心這類議題的家長老師們另一個不同的看法。

文中提到:「國文科試題若不包含漫畫表格作文說明,其文字多達8800字……閱讀測驗型的試題總共22題……乍看之下題目類型非常多樣,畫面也很活潑,但學生要在短時間內完全看完所有文字其實是很吃力的。」於是,筆者去找今年的統測國文題目來看,果然是有22題閱讀測驗,但平均三題一組的閱讀文本,每篇都在500字左右。因此,根本沒有一口氣得讀完8800個字的情況,考生每題只要讀完500左右的字便可作答。

所以問題來了,回到考試的情境,學生讀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後作答,真的有那麼吃力嗎?

筆者認為不可能。先別說就連國小高年級的國語課文,一課往往快要800字,國中課文更別說,即將上大學的高職畢業生,讀了500字左右的文章會很吃力?恐怕與事實不符。更重要的是,筆者女兒當年讀高職的餐飲科,他們的專業課本,任一章節裡面的文字洋洋灑灑,何止幾千之數!說他們讀500字左右的文章很吃力,實在很難說服人。

或許有人會說,考試會緊張,所以讀起來會很吃力是正常的。沒錯!正因如此,統測才可以甄別出考生的語文能力,從中判斷他們的學習能力的高下,讓他們讀自己最適合的學校,而這不正是入學考試的任務嗎?更有趣的是,教團在文中抱怨高職入學考試不受人重視,卻又說這次考題是向學測考題看齊,難道不向學測考題看齊,無視於世界閱讀教育的潮流才是重視嗎?給學生沒有難易度、鑑別度的考題,才算重視嗎?實在令人費解。

事實上,長文閱讀是未來的趨勢,四技二專的專業學習也必然需要長文閱讀的能力,才能更上層樓,所以與其花時間抱怨考題字數怎麼那麼多,不如努力提升學生閱讀的摘要、理解和思辨能力,因為這樣才對他們有幫助。如果再從文章的複雜度來說,受到現代網路文章和影音媒材的影響,「少文本」或「無文本」的訊息充斥,多閱讀內容複雜度高的文本,將是提高學生未來競爭力的關鍵,這是美國CCSS課標一再宣示的,我們難道也想視若無睹、充耳不聞嗎?
 
此外,文中又說到因為「非閱讀測驗題目中,除了第11題第12題勉強與課本搭得上邊外,其餘沒有一題與課本相關。加上閱讀測驗本來就出自課外,總共38題選擇題的試題,只有2題與課本相關,其餘全是課外。」筆者認為這中間可能有基本理念上的誤會,事實上,入學考試乃是基本「能力測驗」,但教團卻覺得應該是學科「成就測驗」。
 
兩相比較,學科「成就測驗」是學習後短時間內的成果檢視,題目當然要出自於學習的範圍(課文),基本「能力測驗」則是對考生三年學習的總評鑑,所以是否從課文出題,完全視其能否檢核出考生的基本能力而定,並沒有非得從課文出題的必要性。
 
如果拿著課文照本宣科的老師,或許會忿忿不平這種的考法,認為自己的教學無助於得分,學生的努力也是白忙一場。殊不知,現今師生對教科書的態度,應該從「教課文」,進化到「拿課文來教」,此外,老師的教法則該有所轉變,透過課文,不再孜孜不倦地告訴學生文中有什麼,而是引導學生從中發現些什麼學生也該跟著改變,不再只求記得多少文史知識,應該追求自己的真實理解。
 
這篇文章的最後特別強調:「如果說國文科考試是考『素養』,那麼課本與進度又算什麼?」提出這個訴求的人似乎對「素養」很感冒,斬釘截鐵地認為「素養」和課本、進度沒有絲毫的關係,筆者實在不敢苟同這種看法。據筆者的淺見,學生的語文「素養」從來都是在語文課堂中培養的,沒有課本和進度,怎能培養出語文的「素養」呢?然而,如果觀念和做法不正確,就算有很好的課本、縝密的進度,依然培養不出良好的語文「素養」,將「素養」視為與課本、進度毫無相關的他者,就已經邁出錯誤的第一步了。
 
有關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筆者寫文章分析過,不再贅述,至於如何在語文課堂中培養學生的素養,許多老師也提出他們的寶貴經驗和建議,可供參考,卻絕對沒有人將「素養」和課本、進度視為毫不相干的東西,所以這篇文章的意見,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筆者堅信,咱們的孩子一點都不比其他國家的笨,可是咱們卻常常把孩子當笨蛋來教,一時之間讓他們輕鬆愉快了,卻慢慢喪失未來與他人競爭的能力,得不償失,這種傻事難道我們還要繼續做嗎?


【文章出處】
《蘋果日報》
〈統測國文8800字太多?與其抱怨不如先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2018-05-09
網址: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509/1350801/
文/馬行誼
【作者簡介】
馬行誼,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