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型社會.JPG

成績不好誰的錯?國中老師說出偏鄉惡性循環真相

[編按]學測放榜後,媒體報導高雄某間偏遠高中「沒人達40級分」的新聞,引發許多關於偏鄉教育的討論。一位PTT網友以自己現職國中教師的身分,提出偏鄉教育最大的問題,不是這些孩子笨或不認真,而是整體「文化不利」造成的惡性循環。

這個問題我有研究,聽說在八卦版發文要先報身家:


小弟現職國中教師,唸家鄉的小鎮國中,畢業北上唸南海高中,唸過兩間大學,期間到過霧台的小學做過山地服務,也到過旗美地區做過社會服務。大學畢業後開始誤人子弟至今17年。依序待過北市水圳國中、雙和區自立國中、北市森林公園天龍國中、嘉市頂峰國中,中市建國國中、農具國中。

鄉民們猜猜這些學校畢業生的PR值約多少?

第一間69,在天龍國排後段;第二間推測低於50;第三間91,還不是北市最強;第四間平均43;後來教育部拒絕給學校統計資料,自己概算推估第五間60、第六間40。

簡單來說,學生平均的學習成就大約是:天龍國>>>舊省轄市市區>縣市級城鎮>舊省轄市郊區>縣市級平地偏鄉>山區偏鄉。

小弟唸的國中是大校,畢業生約1,000人,我第二名畢業,但是到南海高中被打得不成人形,當時百思不解。唸了教育後稍有概念,開始教書後有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所以對於六龜高中學測成績低落的原因,應該可以說上幾句。

直接說結論:

1.六龜高中的學測成績不理想是因為當地文化不利。

2.與區域中心的易達性+地價,可約略判斷當地是否為文化不利區。

什麼是「文化不利」?

「文化不利」是一個教育學的專有名詞,又稱為文化貧乏,是指兒童所處的家庭或社會文化環境刺激相對較少,與一般兒童相比較時,常處於比較不利的地位。


請注意,這邊的「文化」並非狹義的文學美術音樂等藝文活動,也不是鄉民們口中的書本、硬體、師資、網路通訊設備等明確可見的資源。文化不利的「文化」,是抽象的「文化刺激」,內涵可能是「父母的教養不當」、「父母師長的期待偏低」、「同儕的競爭與激勵不足」、「生活環境的壓迫」等。不可否認,「教育文化不佳」也是文化不利含括的項目之一,但這並不是因為老師混吃等死,如果您看得完這篇長文的話,我會解釋這部分。

各種文化不利的因素中,影響最大的是父母的教養。

重視教養教育的父母,會讓孩子正常作息、營養均衡、肢體發展良好,身心有任何狀況,都能第一時間即時處理治療,在起跑點就遠遠贏過其他小孩。從小講床邊故事增進想像力與語文能力,學習各種才藝陶冶身心探索可能性,出門旅遊增廣見聞擴大視野,參與各種活動營隊培養人際互動能力;更厲害的父母建立穩定支持性的家庭、正向管教,提升孩子企圖心、自尊心和挫折忍耐力,督促孩子學習,懂得學習技巧並傳授給孩子,這樣的孩子不優秀也很難。請注意,以上這些都跟智商、基因、孩子的個人努力無關。

文化不利的兒童呢?被丟在嬰兒欄中看著不ok的電視節目長大,語言因過少跟人對話而發展遲緩,大腦因過度刺激而容易衝動,小肢體精細動作無法完成,大肢體動作遲笨。父母因情緒不穩或者補償心態,採無理打罵式或者溺愛式教育,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低落,身體病痛多,心理有許多障礙,想要好好讀書不知道要怎麼辦,更多的是不知道讀書要幹嘛,他們要面對很多的家庭問題與情緒,沒辦法靜下來學習。有另一型的文化不利,沒被關在嬰兒欄中,而是被丟到外面趴趴走,放養長大的,若能存活下來,多半會長成大家口中的8+9。

前天有位家長帶酒意來學校要揍他國三的兒子,說兒子故意把他的手機弄壞,害他不能接電話去打零工養家。我們攔下他,找兒子來說明,兒子囁囁嚅嚅講不出話,爸爸衝過去揍人被我拖住,後來勸他父母先去手機行解決問題,結果只是sim卡接觸不良。可以簡單處理的事搞成要到校打人,如果當時學生在家就一定被揍了。這就是典型的文化不利。那個學生家庭狀況糟,身體虛弱,表達能力欠佳,常沒辦法正常到校,面對各種情緒暴力,想當然學習狀況也很差。

當整個地區都是這樣……

回過頭來談論「文化不利地區」。


文化不利的決定因素是父母的教養,若是父母經濟能力欠佳,多半無法好好教養子女。所以交通不便、產業不發達的偏鄉,居民的經濟能力通常偏低,許多「家庭文化不利」的個案集中,就出現「文化不利地區」的概念。也因此大部分文化不利地區是地價偏低的窮鄉僻壤,文化刺激進不來,想逃也逃不出去。

文化不利地區的兒童,除了原先家庭所導致的文化不利外,連環境、同儕、學校刺激都減弱許多,學習表現會比市區家庭狀況不佳的孩子要差。偏鄉的公教子女,雖然家庭文化沒有不利,但身處文化不利地區,同儕、學校與社會的文化刺激減弱,想要達到跟都市公教子女一樣的學習表現,會變得非常困難。

我的故鄉是傳說中有錢的中部小鎮,但相對天龍國仍屬文化不利地區。20多年前,只看過幾次電腦的我,看到高中同學用basic設計遊戲軟體真是嚇傻了;後來在天龍國教書,看到學生假日的休閒活動是相約到光華商場組電腦,還是很讓我震撼。所以六龜杉林雖然不行,應該還贏過卓溪萬榮、金峰達仁吧!

一般人的錯誤觀念,他們成績不好跟你想的原因不一樣

接下來,用文化不利的概念來解釋鄉民常有的疑惑。


Q1:我的家庭也很糟糕,還不是唸到118?

A:前面鄉民推文有說到了,這可能是存活者偏差。我另外補充一種可能性:你所在的地區並非文化不利地區。雖然你的家庭很糟,但家庭以外的環境讓你「意識」到了這樣不行,你的親友、鄰居、老師會告訴你要努力。真正的文化不利地區的孩童,連自己的狀況不好都沒有意識,更別說知道提昇自己的方法了。

Q2:會想的人,到哪裡都會讀,跟環境沒關係啦!

A:這個可怕的論點我在學校也聽同事講過。如果認同這個講法,等於認同天龍國的人都比較聰明會想,偏鄉的都是笨蛋,然後產生自己基因高人一等的歧視偏見。

事實上是這樣子的,努力認真是一種態度,但知道努力認真就有收穫,或者看到努力認真就有收穫,是一種文化刺激,文化不利的兒童,很少接觸到這種刺激,所以學不到這種態度;會想的前提是,要有刺激。沒看過、沒聽過、沒有好的示範、沒同儕互相督促提醒,要怎麼會想?(這篇連結已經有人分享,但好文值得一再推薦)


Q3:老師在鬼混喔,學生學那麼爛,有在教嗎?

A:這問題可分為三部分來談,但彼此互為因果,都是造成偏鄉「教育文化不利」的原因。

第一是偏鄉教師流動率高。有效的教學策略需要靠時間和經驗累積,才能適應複雜的教學現場。教師初到偏鄉,先花一兩年適應,再花一兩年調整修正,一般五年後才有辦法穩定展現成效,認真拚命的大概也要三年。但偏鄉教師多半來自外地,能待三年以上的很少。

第二是偏鄉教師很難專注在教學工作上。偏鄉家庭功能不彰的比例高,老師要額外承擔原本家庭應完成的工作,例如照顧孩子的溫飽、健康,督促孩子完成作業等。簡單的說,都市的老師是教30個學生,偏鄉一個班可能才10人,但老師可能要承擔10個人外加7個家庭的親職工作。另外因為編制問題,偏鄉每個教師擔負的行政工作至少是市區大校的5倍以上,專心教學很難。

第三是單論學科教學能力,偏鄉老教師能力偏低。這邊不是要鞭偏鄉教師,而是講出實情。有一句話叫「教學相長」,厲害的學生鍛鍊出厲害的老師,無心學習的學生只讓教師心灰意冷;又有一句話叫「切磋砥礪」,一個學校只有一個社會科代理老師,中文系畢業教公民、地理、歷史和輔導,要跟誰切磋砥礪?還有一句話叫「學有專精」,偏鄉編制師資少,一個老師教N個科目,還跨多個年級,有辦法認真備課精緻教學嗎?

我以前在天龍國中,專任教同一個年級四個班,只需準備一套教材,所以有時間充分備課,編寫一大堆講義與評量,每份考卷作業都親自批改,上完前面的班級立即檢討修正教學內容,上到後面的班級時,教材和教法就接近完美了。偏鄉教師同時間可能要上四個科目,跨三個年級,準備12套不同的內容和進度,要精進提升幾乎不可能。

別讓弱者越弱,強者越強

看到這邊,您累了嗎?感謝您讀到這裡,打字到這邊我自己都覺得累了。


打這篇不是為了要幫偏鄉老師開脫,而是希望能讓鄉民們多瞭解偏鄉文化不利的問題,以及教學教育上的侷限性,越多人瞭解這些問題,就越有可能去改善解決。

另一方面也是想提醒大家,台灣走向民主開放,教師軍警的權威被削弱了,這並非壞事,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學校教育的可能也性降低了,教育商品化、資本化,孩子受教育的品質,幾乎由家庭決定,出身文化不利地區的弱勢家庭,想靠學校教育翻身的機會更少了,三級貧戶當總統的例子不會再有如何彌補這樣的不公,避免階級複製是很重要的課題。

最後爆個掛教育資本化的掛,應該也很多人知道:12年國教實施後,中市私校學生人數與全市學生人數比,從12%上升到17%,每年報考衛曉明道國中部的小六學生達15,000人以上。

這些私立學校,挑出資質最優的學生,能力編班、超前進度、不按課表上課,然後誇耀學生科展第一、語文競賽首獎、音樂比賽特優、大隊接力全國奪冠、會考成績中部稱霸……

(原文發表於PTT八卦版,經作者同意轉載)


城鄉差距.jpg

【文章出處】
《天下獨立評論》
〈成績不好誰的錯?國中老師說出偏鄉惡性循環真相〉
2018-03-02
網址: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6653
文/Zamp
【作者簡介】
Zamp,網路鄉民,姓名不詳,國文教師。


文化不利.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