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png


我們需要怎樣的國文教育

最近「國文課綱」再次引起爭議,我們能否撇開文言/白話比例的爭論,問一個最本質的問題:如果我們能再活一次(如同我們的小孩一樣),我們會希望有怎樣的國文教育?

先從一個極端不同的例子來看:歐美的語文教育常常甚至是沒有課本的,他們的教材常常就是文學經典這樣的閱讀量是大大超過我們的課本的他們可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們的文學,正是他們文化中的精髓,而這種歐美文化一直到現在都持續不輟的。舉例來說,「傲慢與偏見」、「包法利夫人」在處理近代化過程中男女自由戀愛及其後的家庭問題高老頭在處理資本主義過中人的金錢與道德的關係罪與罰在處理上帝死後個人的道德問題(也可以說是個人主義問題)悲慘世界在處理法律與正義的問題。這些問題和現代人的處境息息相關,學生在閱讀及討論中很可以和自身的生活處境扣上關係,從中同時滋養文化涵養也培養出自身看法。

台灣的「國文課綱」爭議,正好反映台灣的文化斷裂,或者是多元我們有傳中國文化的傳統,也有新興崛起的台灣文化,同時我們又處在歐美強勢文化之下國文教育不能提供我們自由戀愛與家庭的借鏡,不能提供我們在資本主義社會中金錢與道德間的權衡,不能提供我們在卸除了傳統(儒家)道德後的個人應該如何而活的倫理學問題(有別而又共同於西方卸除了宗教的道德),不能提供法律與正義間的關係。總之我們的國文教育沒能提供我們現代生活的文化準備。於是,有些人集結起來高喊我們的欠缺哲學教育,有些人高喊我們欠缺品德教育,欠缺性別教育(因此呼籲拿林奕含的書當教材),其實我們缺乏的正是好的文學教育。

於是,我們高中大學入學考試的作文,多是不需要嚴肅思考的抒情式題目,像是「彎腰的郵筒」、「雨季的故事」,而不能像法國哲學會考那樣的嚴肅紮實。當年政府高層有感於資本主義社會中的道德淪喪,推出「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以及當今推廣的「品格教育」都是下錯了藥方。我們的課綱、課本或是「核心古文四十篇」,像極了過去科舉考試所規範的四書五經。那是統治者希望的文化道統,而這種規範正被聯考制度複製沿襲了下來。

我們需要怎樣的國文教育?這在台灣真是一個大哉問。因為這涉及到台灣如何消化、理解以及重新詮釋、鎔鑄所有的文化傳統:中國的、本土的以及西方的。我們缺少的是類似於義大利的文藝復興以及日本的明治維新(文化上的):一種重新鎔鑄傳統、本土及外來文明的文化運動。台灣就正處在這種危機,但也是開創新文明的轉機上。教育部或課綱小組能否大開大闔地開創新局?我們只能祝福!但君不見,許多等不及改革的,寧可逃離課綱在家自學,或者開啟各式各樣的共學或是實驗教育。這正是我們在做的事。


國文課本.jpg


【文章出處】
《風傳媒》

我們需要怎樣的國文教育
2017-09-06
網址:

http://www.storm.mg/article/326254
作者:周鄭州
【作者簡介】
周鄭州,全人實驗高級中學人文社會科教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